谐趣园--在园之东北隅,宫门三楹西向,初名惠山园,因仿无锡惠山寄畅园造园而得名。1751年始建,1811年重修,取"以物外之静趣,谐过田之中和"之意改为谐趣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2年重建。谐趣园以一水缪为中心,四周环绕涵远堂、湛清轩、知春堂和瞩新楼等建筑,又有小桥、亭榭、游廊曲径,曲折相连,自成格局,是中国园林建筑中园中园的布局手法。谐趣园共有桥5座,其中以知鱼桥最有名。取名知鱼桥是引用战国时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丘"的一次有关知不知道鱼的富有哲理的辩论游戏。一个说,鱼儿游得真快乐;另一个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慈禧在颐和园时,常常在谐趣园钓鱼。知鱼桥在荷池东南角,为一青石平桥,桥东端有石坊,镌有诗联,桥西为饮绿亭。湛清轩在涵远堂东北,南向三楹中间树一碑,刻乾隆手题杂咏,前有小亭,额曰兰亭,内有"寻诗迳"碑,东西通有曲廊。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康熙题北京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与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着活力。)
如果满意就采纳好了
颐和园必看十大景点有长廊、佛香阁、九曲桥、万寿山、石舫、德馨园、仁寿殿、西堤、听鹂馆、谐趣园。
1、长廊
长廊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一座画廊。长廊全长728米,内部装饰着10000多幅彩绘,其中的“八十景图”更是引人注目,是一幅极具价值的艺术珍品。
2、佛香阁
佛香阁位于颐和园的南端,建于雍正年间,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佛香阁内供奉着十三尊高丽佛像和八大金刚,也是颐和园中藏品最为珍贵的建筑之一。
3、九曲桥
九曲桥是颐和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位于长廊和万寿山之间,全长150米,由273个石雕组成。这些石雕形态各异,非常精美,被誉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之一。
4、万寿山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体山岳,位于园内的中心位置,它高达41.8米,顶部有一座石亭,可以远眺整个园区的美景。
5、石舫
石舫位于颐和园的昆明湖中央,是一座仿照承德避暑山庄的八大处石舫而建的建筑。石舫底部为石结构,上面是一座仿古建筑,内部装饰精美,是颐和园中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
6、德馨园
德馨园是颐和园内的一处花园,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精美的园林设计而闻名。德馨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卉和树木,季节不同,园内的景色也各异,是一个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7、仁寿殿
仁寿殿在东宫门内,前身为乾隆皇帝建造的勤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也是宫廷区内最重要的建筑。位于宜芸馆东边的德和园大戏楼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戏楼。
8、西堤
犹如横绝天汉的西堤是位于昆明湖与西湖之间的一条长堤,从西北向东南逶迤,堤上有包括玉带桥在内、形态多姿的西堤六桥。
9、听鹂馆
听鹂馆建筑群位于长廊西段北侧的一个高台阶上。因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听戏看戏、宴饮娱乐,所以俗称“慈禧小戏院”。听鹂馆现在是专营宫廷菜系和“满汉全席”的中华老字号饭庄。
10、谐趣园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的园中之园,原名叫惠山园,是乾隆皇帝仿照无锡惠山寄畅园建造的,谐趣园是嘉庆皇帝重修时改的名字。谐趣园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公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谐趣园百度百科-颐和园长廊百度百科-颐和园听鹂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