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走向现代化的原因是什么?

俄国走向现代化的原因是什么?

qlxsjsz 2025-04-27 旅游攻略 90 次浏览 0个评论

促使俄国现代化的改革

俄国走向现代化的原因是什么?

——1862年俄国彼得大帝的即位1682年,一个刚满10岁的小孩与其兄伊万五世并立为沙皇。他就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也就是以后的彼得大帝。

1695年1月,彼得亲率3万大军进攻土耳其,企图占领亚速海。由于没有海军,彼得不能从海上包围亚速城堡,而土耳其军队却可通过舰队提供援助,最后,这次远征失败了。但是彼得并不灰心,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建立了一支舰队。1696年春天,30艘俄国战舰出现在亚速海上,俄军水陆并进,围攻亚速城堡,土耳其战败求和,亚速海落到了俄国人手中。但是,占领亚速海后,俄国并没有打通南方的出海口。因为土耳其不仅占领着亚速海的门户——刻赤,而且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统治着黑海。彼得觉得应该向西欧学习,他决定派一个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

1697年,俄国考察使团出发。彼得化名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分随同前往。在考察中,彼得非常重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自称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他身高近两米,强壮有力,亲自在造船厂当木匠,学习造船技术。在阿姆斯特丹,他在一家最大的造船厂当学徒,一直干了四个多月。空闲的时候,彼得总是去参观手工工场、博物馆,访问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聘请他们去俄国工作。在伦敦,他考察了英国的国家制度,还出席了国会的会议,甚至参加了王宫的化装舞会。

正当彼得在国外考察时,国内射击军发动兵变,要求立索菲娅为沙皇。彼得闻讯后,急忙赶回国内,残酷地镇压了叛乱,处死了1000多人。他强迫索菲娅当修女,还把195名叛军的尸体吊在她的窗前。

随后,彼得开始在俄国进行全面改革。他大力鼓励本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投资发展工业,先后开办了冶金、纺织、造船等200多家工场。他又征召大批农奴开凿运河,建设通商口岸,发展商业。彼得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先后开办了工程技术学校、航海学校、造船学校、海军学校等专门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他还创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创办了俄国第一份报纸《新闻报》,并亲任主编。

彼得大帝又改革了礼仪制度,甚至采取强制性手段,迫使俄国贵族接受西方习俗。彼得1698年从国外回来接见贵族时,当场剪掉他们的长胡子,禁止他们下跪,后来又下令禁止穿俄罗斯长袍。彼得鼓励贵族学习西方人的嗜好,要他们头戴撒了香粉的假发,脚穿喇叭口的长统靴,带着妻子儿女参加各种晚会、舞会、进行社交往来等等。对于礼仪制度的改革,历史留下了很多有趣的记载,比如,彼得一世曾经在新落成的列福尔特宫邸举行过一次滑稽仪式——“醉鬼大会”。在盛宴上,彼得同宽袖长袍的传统服式展开了第一次交锋。

当时,出席宴会的显贵都身着传统的俄罗斯服装:绣花衬衫、鲜艳的绸缎上衣、外罩长袍,手腕上紧系着绣花袖套。长袍上面又套着一件又长又大的天鹅绒无袖袍。从上到下扣着一大排纽扣。此外还有高耸的天鹅绒面的帽子。逢到天气暖和时,皮大衣便被换成了皮领大袍,这是一种用昂贵料子制作、长及脚跟的袍子,袖口肥大,带有四角可以折叠的领子。

彼得对国家行政机构进行了全面改革。他撤消了原来那些守旧无能、臃肿混乱的政权机构,把地方政权完全集中到中央,也就是彼得一人手中,这些改革使俄国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俄国也变成了绝对君主专制的国家。

彼得花了很大力气进行军队改革。兴办兵工厂,造船、铸炮,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同时,扩大征兵,建立了一支拥有130个兵团、20万士兵的强大陆军和一支拥有48艘战舰的海军。

在改革过程中,彼得深深感到过去按门第选用官吏的这种制度的腐败,决定打破旧传统,按能力和才干任用各级官吏。这一改革,使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在政府中升任要职。彼得的第一位总检察长雅古任斯基小时候放过猪,他的亲信大臣、陆军元帅缅西科夫曾经在莫斯科街头卖过肉包子。

彼得及其改革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开始了俄罗斯向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迈进,并使俄罗斯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的进程。彼得激烈、激进地改革,不仅改换了俄罗斯人的头脑,甚至改变了俄罗斯皇族的血缘。他严厉地镇压改革的反对派,不惜处死反对改革的亲生儿子阿列克塞。马克思曾说过:“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转载请注明来自青龙峡旅游信息网,本文标题:《俄国走向现代化的原因是什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