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尽管业内将海南旅游划分为分别以三亚和海口为代表的琼南旅游圈和琼北旅游圈,但“南强北弱”的现状尽人皆知。被划入琼北旅游圈的文昌,多年来在旅游上也乏善可陈。
不过,本次省规委会审议通过的《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一旦变为现实,非但文昌在海南游中被边缘化的危险将彻底解除,琼北旅游圈度假休闲游惨淡的现状也可望大大改观。
依托一岭两湾一河
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总面积为86.6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6.64平方公里,包括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陵河、淇水湾、月亮湾地带;海域面积4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8公里。
在规划空间结构上,旅游区依托“一岭(铜鼓岭)、两湾(淇水湾、月亮湾)、一河(宝陵河)”,形成“一心、一轴、两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也是规划区整体景观空间的主题核心品牌标志;一轴:规划区内主要旅游交通轴;两带:宝陵河景观带、滨海风光带;多组团:即多个不同主题的旅游休闲度假组团。
突出热带滨海旅游主题
根据总规,未来的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有七大功能定位:
观光游览功能:铜鼓岭区域森林公园游览、探险、石头公园游览、海上垂钓等服务;
休闲度假功能:各种不同档次的度假设施服务;
旅游社区功能:中长期度假居住社区服务;
休闲运动功能: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海上运动、潜水等休闲运动服务;
娱乐餐饮功能:文化娱乐、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服务;
自然保护功能:对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保护,对红树林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保护;
科普考察探险功能:陆地海洋生物、稀有地质地貌的科学知识普及和探险考察活动服务。
规划区将分为8个功能区: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淇水湾滨海度假区、月亮湾滨海度假区、云梯创意园区、宝陵河公共中心区、龙楼旅游风情小镇区、沿海生态保护区、外围生态农庄区。
规划搬迁17个村庄
根据规划,在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现有29个村庄中,规划搬迁17个村庄,大部分村民搬迁至镇区,农民将从事与旅游度假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部分村民搬迁至镇区附近的扩大村庄,其中部分人仍然从事农业生产。规划保留改造8个村庄,并控制其规模,完善配套设施、整治环境,使其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馆和乡村俱乐部。保留并扩大4个村庄:后德村、洪福村、周南村、飞龙村。在镇区附近及其周边扩大保留村庄内安排拆迁安置用地66公顷。(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陈成智、王素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