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态旅游中相关步骤设置的原因以及农家生态旅游的内涵、目的和要求,确定农家生态旅游规划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农村生态旅游区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对乡村生态旅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现状、社会经济条件、上级相关规划要求、村民意愿等方面的调查。其中,地理位置包括地理区位和旅游发展区位,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村庄人口规模、三产收入情况、村民的素质、城建基础设施与环境基础设施现状、旅游发展现状等。
(2)旅游开发潜力和目标确定。旅游开发潜力分析包括对所开发对象的区位条件、景观特色、生态环境、与周边旅游开发点的关系、旅游开发的软硬件设施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其开发优势与劣势。目标确定即确定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方向,在对区域内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开发潜力研究的基础上,从突出生态保护与地方特色,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出发,对农家生态旅游开发指明方向。
(3)旅游功能分区。旅游功能分区是在生态安全原则下,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景观生态分布特色,对旅游活动进行空间环境上的分配,从而实现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适度地开发旅游活动。旅游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功能区划,各功能区的范围、基本特征、发展方向与要求。
(4)旅游环境容量预测。主要包括对旅游活动开发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气氛容量等的估算。
(5)农家旅游景观生态设计。农家生态旅游景观的生态设计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根据农村景观资源量与特色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设计,从而展现旅游区所在的农家生态旅游区和谐、生态的景观特征,通过对景观的合理配置与设计给游客创造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景观环境。它的“生态”主要体现在景观的设计是在尊重原有景观特征上的合理修整与修饰,并强调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所用物种与相关材料的本土化。
(6)旅游服务设施生态设计。主要包括对旅游接待、交通、解说以及游客的食宿等设施的生态设计。生态化主要指在旅游接待、区内交通、农家服务设施的设计上充分考虑节能、物质循环、生态与环境保护,使得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7)社区参与。社区参与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现状调查,提供相关资料;参与旅游发展潜力的挖掘与目标确定等,使规划能够符合当地情况与居民意志;参与功能分区划分,使分区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并为合理分配资源利润奠定基础;参与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使旅游活动的开展与游客的接待量在当地居民所承受的范围之内;参与景观生态与旅游服务设施的设计,发挥乡村居民的智慧,提高其对生态的认识;参与生态知识与技能培训,从而促进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
(8)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促进规划目标实现的组织、政策、技术、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的措施。
(9)规划实施与监督、反馈。规划的实施是对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过程,但不是整个规划的终结。通过对规划及旅游活动开展的监督管理,对规划中不足的地方、旅游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反馈,可以不断丰富与完善规划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能持续改进的动态规划体系。监督与反馈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状况、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发展状况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