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为什么说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qlxsjsz 2025-04-18 旅游科普 99 次浏览 0个评论

“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这是梁实秋对冰心的评价里的一句话:

为什么说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是失望便是她完全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无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这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说的。梁实秋认为冰心的诗不够感情丰沛,所以说她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梁实秋与冰心的相识,是一种缘份。

1923年7月,也就是梁实秋即将赴美留学的前夕,他在《创造》周报上发表了《〈繁星〉与〈春水〉》一文,对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两首小诗集做了批评。当时的梁实秋正处于“青春的浪漫”中,强调诗必须是情感充沛的。而冰心的小诗在风格上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在生活的溪流中捕捉带有哲理意味的朵朵细浪。在这种诗中,诗人的情感不是渲泄式的而是内蕴的,它的魅力不在于澎湃的激情,而在于平中见奇地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哲思。

但是在梁实秋看来,“没有情感的不是诗,不富情感的不是好诗,没有情感的不是人,不富情感的不是诗人。”他觉得这两首小诗中的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女作家,让人读完诗后,得到的只有“冷森森的战栗”。并且梁实秋告诉读者:“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宜于诗;《繁星》《春水》的体裁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梁实秋的这种诗论当然是一家之言,但在文坛上却是一篇醒目的反调文章。冰心当然也读到了。这时的冰心在全国文坛上的声望要比梁实秋高得多,被梁实秋批评得一无是处的小诗,当时正风靡文坛,成为很多文学青年模仿的对象。可想而知,梁实秋的这一大篇宏论是很难让她服气的。

可是让两个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场不愉快的前奏,给两人送来的却是几十年不变的友情。

那篇文章发表后的不几天,梁实秋就踏上了去美国的轮船。在这艘船上,经许地山的介绍,他认识了自己刚批评过的小诗作者冰心。冰心给他的最初印象是“一个不容易亲近的人,冷冷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两人简单地交谈了几句,梁实秋问她去美国修习什么专业,她说是文学,然后礼节性地问梁实秋学什么专业,他回答说:“文学批评”。他们的谈话到此就打住了。

其实在文坛上,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往往最反感那些文学批评者,在他们看来,做文学批评的人大都是些自以为是的人,总是指指点点地倒人胃口,他们和那些文学作者之间,好像是天生的怨家,总能制造些疙疙瘩瘩的不痛快的问题,而且他们之间好像永远不会有共同语言,否则怎么会有批评呢?

但冰心和梁实秋之间却渐渐产生了共同语言,毕竟两人都是文学爱好者,而且当时的梁实秋也正热衷于做诗。他们在海上摇晃了几天后,许地山、顾一樵、冰心、梁实秋这几个志趣相投的人,一块儿办了一份文学性质的壁报,张贴在客舱的入口处,后来选了其中的十四篇诗寄给了小说月报,以“海啸”为题做成一个专辑。有了一些交流之后,原有的偏见被消除了,两人成了好朋友。梁实秋甚至把对女朋友程季淑的思念也向冰心倾诉,告诉她在上海与女友分别时,自己竟大哭了一场。

到了美国后,梁实秋先是去了科罗拉多,获得学士学位后,第二年进了哈佛大学,冰心就读的学校是威尔斯莱女子学院,两所院校同在波士顿地区,相距约一个多小时火车的路程。每逢周末或美国的假日,梁实秋就邀几个同学去访问冰心,因为在同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只有冰心无人做伴,只身一人在威尔斯莱女子学院。他们还组织了一个“湖社”,近似一个学术组织,因为每个人专业不同,他们约定每月一次,在慰冰湖上泛舟野餐,每次有一位同学主讲他的专业,其他的人可以提问,并参加讨论。有时候,冰心也和梁实秋们一起到波士顿的杏花楼吃广州菜。随着友情渐渐深厚,梁实秋发现冰心“不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不过对人有几分矜持,至于她的胸襟之高超,感觉之敏锐,性情之细腻,均非一般人所可企及”。

1925年春天,波士顿一带的中国留学生忽然心血来潮,要演一出英语的中国戏,而且筹划的责任就落在梁实秋与顾一樵的身上。他们经过一番讨论,选定了《琵琶记》。这出戏需要一个男士来演蔡中郎,一个女士演蔡中郎的发妻赵五娘,一个女士演蔡中郎新娶的妻子牛**,也就是牛丞相之女。在这群留学生中,因为梁实秋以前在清华学校时有过表演的经验,所以男主角非他莫属。而两个女主角则分别由来自上海的谢文秋女士饰赵五娘,冰心饰牛**。这两位女士能同意在剧中扮演妻子的角色,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若是在国内她们是绝对不肯的。1923年夏天,梁实秋在清华学校为毕业典礼排演戏剧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女士愿意担任女主角,只好由他和同学吴文藻男扮女装。他们对传统戏剧虽然并没有多少了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编排,居然在开演那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正在牛津大学读学位的许地山知道消息后,立即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信中还调侃梁实秋说:“实秋真有福,先在舞台上做了娇婿。”因为都是年轻人,而且又是身在风气开放的美国,这一出戏排练演出结束后,朋友们都拿这几个人来打趣。而且因为大家都是单身男女,开玩笑的同时,也有人带着认真的成分。顾一樵当时看了许地山的来信后,就特地把这一段调侃梁实秋的话拿给冰心看,冰心知道他们的用心,只是一笑置之。因为有人也常拿梁实秋和谢文秋打趣,而谢文秋有着上海女性特有的活泼和口齿伶俐的特点,与爱说笑逗趣的梁实秋很投合,因此当她和同学朱世明先生订婚后,冰心就调侃梁实秋说:“朱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秋郎是路人。”梁实秋很喜欢“秋郎”这两个字,回国以后以此为笔名,写了不少文章,后来结集为《骂人的艺术》,一度畅销。

冰心身出名门,有着大家闺秀的娴雅温和的品格,她去美国的时候,已经是22岁了,对于婚姻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按照她的理想,她不希望嫁一个文艺圈中的人,因为她总觉得搞文艺的人,多数性情浪漫,感情也大多不稳固。在晚年她还坚持这一看法,说:“我们的朋友里有不少文艺界的人,其中有些人都很‘风流’,对于钦慕他们的女读者,常常表示了很随便和不严肃的态度和行为。”她对徐志摩就始终没有好感,认为他的离婚再娶是“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她的愿望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丈夫,而自己则做一个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同时还能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她的这种理想既不保守,又不激进,平和而朴实。后来,她也真的遇到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男士,就是前面提到的吴文藻,他是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同时还对文学有着不凡的见识,他和冰心虽然不是在同一个专业领域,却有着很多共同语言,最终成为一对幸福的爱人。

1926年,梁实秋和冰心都从美国学成归国,并分别在大学里找到了立足之处。在此之后,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他们各自忙于立业成家,彼此间没有多少联系。

直到1930年以后,梁实秋应聘到青岛大学教书,他们才取得了联系。梁实秋知道冰心喜欢海,因为她小时候就在海边长大,和浩瀚的海洋结下不解之缘,他了解她对海的感情,知道“她憧憬的不是骇浪滔天的海水,不是浪迹天涯的海员生涯,而是在海滨沙滩上拾贝壳,在静静的海上看冰轮乍涌”。他几次三番地给她写信,反复跟她说青岛的海滨风景是如何美丽,告诉她自己如何带领妻子和孩子们到海边捉螃蟹,掘沙土,拣水母,听灯塔呜呜叫,看海船冒烟在天边逝去,想以此“逗”她到青岛来。冰心确实对青岛很向往,她和丈夫商量后,给梁实秋写信说:“我们打算住两个月,而且因为我不能起来的缘故,最好是海涛近接于几席之下。文藻想和你们逛山散步,泅水,我则可以倚枕聆听你们的言论。……我近来好多了,医生准许我坐火车,大概总是有进步。”

但冰心最终还是未能成行,因为她的健康状况一向不好,经常周期性地呕血。在美国的三年,她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病床上缠绵,著名的《寄小读者》就是她在病床上写成的。本以为可以与好友相会,却中途搁浅,让她非常遗憾,这种因病而生的遗憾,几乎伴随了她的一生,并严重影响了她的创作生涯。在给梁实秋的信中,她无奈地说:“我无有言说,天实为之!”后来吴文藻到山东邹平开会,顺便到青岛梁实秋家里小住,领略了一下海滨风情。

1934年之后,梁实秋应胡适之邀,赴北京大学任外语系主任,这时的梁实秋事业有成,已经享有“当代批评家”和“英国文学专家”的声誉,而他在20年代末主编《新月》月刊时对政治的关注,也为他赢得了不凡的公共影响力。为了有自己自由的言论空间,1935年,他在北京创办了《自由评论》杂志,当时冰心在燕京大学任教,梁实秋常常驱车去找冰心,“逼”她供稿。

抗战爆发后,梁实秋抛妻别子流落到昆明,后来又到了重庆。冰心和吴文藻不久后也到了重庆,离乱中相遇,彼此间更多一些关怀。梁实秋当时是住在北碚,而冰心夫妇住在歌乐山,恰好是在他进城经过的路边不远的山头上。三人本来就是同学兼朋友,再加上当时又同为国民参政员,在战乱的时代背景下,倒有了更多的时间交往。梁实秋第一次去看冰心的时候,发现她的生活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养尊处优”,房子虽是洋房,墙却是土砌的,窗户很小,里面黑黝黝的,而且很潮湿,唯一可以怡人性情的是门外的几十棵松树。但是这样的房子也还是借来的,他们夫妇二人的生活实在是很清苦,最值钱的家当就是辛辛苦苦从北平背到这里的一张弹簧床,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这确实是一件难得的奢侈品。

梁实秋居住的北碚,要比冰心的住处热闹得多,这里聚集了很多逃难的知识分子。梁实秋和同学吴景超夫妇在这里合买了一处住房,题名为“雅舍”,由于梁实秋一个人流落在外,没有家累,再加上他性格开朗,才气纵横,谈吐幽默风趣,雅舍遂成为朋友们相聚的好地方,人气兴旺。冰心有空的时候,也来此一坐。大家说笑畅谈,常至深夜,冰心就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挤在一张床上,凑合着睡上一晚,第二天再赶回歌乐山。

当时同住北碚的还有女作家赵清阁,她在晚年回忆当时朋友聚闹的场景时说:“九姑(即女诗人方令孺)、冰心比他大几岁,他很尊重她们,尤其对冰心十分关注。”

由于梁实秋是孤身一人在北碚,是“暂时”的单身汉,他常拿前人徐荔枝的一首寄给妻子的诗自况,其中的两句“依人自笑冯驩老,作客谁怜范叔寒,”他常向冰心说起。这里面其实有个典故,徐荔枝客居他乡一年,到年末时,想回家却川资不敷,遂写了这一首诗寄给妻子。幸运的是这首诗后来被他的一个同乡的妻子看到了,这位夫人大概深知夫妻别离的痛苦,看了诗后,极为怜悯,竟脱下钗簪相赠,帮他早日还家。梁实秋后来在给冰心的信中,又提及这两句,除了真的是有想家的感触外,也有朋友间玩笑的意思,希望能如徐荔枝一样有福气博得她的关心。梁实秋以这两句诗作为上联,向冰心求下联,冰心对以:“海内风尘诸弟隔,无涯涕泪一身遥”。并在信中说那两句诗他已对她说过两次,“真是文不对题,该打!该打!只是思家之念,尚值得人同情耳!”

文人们在一起,多有些笔墨游戏。有一次大家为梁实秋的生日摆“寿宴”,宴后他兴致不减,一定要冰心在他的一本册薄上题字,冰心那天喝了一点酒,略一思索便挥笔而成,她写道:

一个人应当象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这时,围在书桌旁边的其他男士们大为不满,叫嚣着说:“实秋最像一朵花,那我们都不够朋友了?”于是冰心说:“少安勿躁,我还没有写完。”接着话锋急转,继续写道:

虽然是一朵鸡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实秋仍需努力!

庚辰腊八书于雅舍为实秋寿冰心

梁实秋确实是一个兼具才、情、趣三品的男士,从冰心的这段话中,可见她对梁实秋是非常欣赏的,虽然话中有一点谐谑打趣的意思。但是,一个人对朋友的要求是才、情、趣兼具,对爱人的要求岂不更是如此,甚至应该还要更严苛一些。

冰心对丈夫吴文藻的评价是“拙口笨舌”,晚年的冰心怀念故去的老伴时说:“说起我和文藻,真是‘隔行如隔山’,他整天在书房里埋头写些什么,和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谈些什么,我都不知道。他那‘顶天立地’的大书架撂着的满满的中外文的社会学、人类学的书,也没有引起我去翻看的勇气。……他的《自传》,这篇将近九千字的自传里讲的是:他自有生以来,进的什么学校,读的什么功课,从哪位教师受业,写的什么文章,交的什么朋友,然后是教的什么课程,培养的哪些学生……提到我的地方,只有两处:我们何时相识,何时结婚,短短的几句!至于儿女们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 冰心曾与清华大学的原校长梅贻琦合作过一首戏谑吴文藻的宝塔诗: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最后两句是梅贻琦加上,前面的七句是冰心写的。吴文藻是一个对事业心无旁鹜的人,因此在生活中常常是无暇他顾,屡屡会闹一些小笑话。比如冰心把他从书房拉到院子里赏花,站到了丁香花前,因为他的心神还沉浸在书本中,眼里只有茫然,他应景似的问冰心这是什么花,冰心故意说是“香丁”,他也就郑重地点头答道,哦,是香丁。类似的这种事情多了,冰心就常打趣叫他“傻姑爷。”

女诗人方令孺当时也住在离雅舍不远的地方,她是梁实秋在青岛大学教书时的同事,有一次到雅舍闲谈时看到冰心的题词,不仅提笔续写道:

余与实秋同客北碚将近二载,藉其诙谐每获笑乐,因此深知实秋“虽外似倜傥而宅心仁厚”者也。实秋住雅舍,余住俗舍,二舍遥遥相望。雅舍门前有梨花数株,开时行人称羡。冰心女士比实秋为鸡冠花,余则拟其为梨花,以其淡泊风流有类孟东野。惟梨花命薄,而实秋实福人耳。

庚辰冬夜 令孺记

梁实秋在朋友中,不仅文才出众,品貌也是男士中的“上品”,再加上谈吐幽默风趣,很受朋友喜欢。方令孺说他“淡泊风流”,冰心则称他为“风流才子”,这其中的“风流”一词既指他的文才出众,也指他很受女性朋友青睐。梁实秋和冰心之间常有书信字画往来,有一次梁实秋给冰心画了一幅梅花,冰心回信说:“画梅花有什么了不起,狗也会画。”朋友间的谐谑打趣可见一斑。

抗战胜利后,吴文藻被派驻日本,冰心也随同前往,她知道梁实秋喜欢杜诗,而且也正在收集各种版本的杜诗,于是就不惜高价帮他买了日本的版本。在岁月沧桑人事倥偬的感慨中,老朋友间的友情,就如同和风一般,给了彼此以很大的精神鼓励。梁实秋在抗战后,总有惶惶然不知所终的感觉,有时就索性抛开一切愁烦,只顾眼前的吃和睡。冰心理解他的落寞之感,在信中告诉他说:“你能吃能睡,茶饭无缺,这八个字就不容易!”让他在消极中重新获得勇气。

后来冰心在日本知道梁实秋已去了台湾,就立即给他写信,让他立刻办理手续前往日本。她和吴文藻将为他一家安置在日本的生活,这份友情让落魄的梁实秋极为感动,这是一种患难中的真情,弥足珍贵,虽然他最终没有去,但终生感激。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此之后,他们竟消息断绝。这是因为在这之后不久,冰心夫妇无法割舍对祖国的思恋,双双回国,海峡两岸的对立,使他们的友情无法传递,等到时局缓和两岸通邮时,两人均已成了耄耋老人。

在大陆的“文革”时期,梁实秋在台湾听说“冰心和她的丈夫吴文藻双双服毒自杀了”,这一消息让他非常悲痛,他写了一篇《忆冰心》,用细腻平实的笔触,回忆了两人几十年友情。文章见报后,女作家凌叔华给梁实秋写信,告诉他说这一消息是误传,冰心夫妇仍健在。他虽然后悔自己孟浪,但总算是由悲转喜,他说:“现在我知道冰心未死,我很高兴,冰心既然看到了我写的哀悼她的文章,她当然知道我也未死。这年头儿,彼此知道都还活着,实在不易。”而冰心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也是感慨无尽,她给梁实秋写了回信,托人从美国带到台湾。此后,冰心与梁实秋虽然没有直接的书信来住,但彼此的情况由梁实秋在北京的长女梁文茜转达,这一对老朋友也算能够隔海对话了。

1985年上半年,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怀旧——忆故知》(即《看云集》中一些文章)将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冰心欣然提笔为此书作“序”。序中谈到抗战胜利至今四十年的隔海相望时,深情地说:“我感激故人对我们的眷恋,我没有去过台湾,无从想象台湾的生活情况,但北京的情况呢,纸上真是说不完,我希望实秋回来看看。……”

1986年,冰心在一篇题为《说梦》的文章中,写了自己晚年几乎每夜都做着极其欢快而绚丽的梦,在梦中常见到已故或久别的亲朋,漫游五洲四海的奇境。她说:

这些梦里都有我喜爱的风景和我眷恋的人物,醒来也总是“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梦中当然欢乐,醒后却又有些辛酸。但我的灵魂寻到了一个高旷无际的自由世界,这是我的躯壳所寻不到的。我愿以我的“奇泪”和一缕情思,奉献给我海外的梦中人物!

晚年的梁实秋对故土北京有着深深的怀念,“怀乡”成了他笔下非常突出的情结。80年代后期,两岸关系和缓,台湾同胞可以回大陆探亲。然而可惜的是,思乡情重的梁实秋到底没有能在去世前踏上北京的土地。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在台北病逝。他的第二个妻子韩菁清在处理完丧事后,专程飞往北京,替他完成未了的还乡愿。她拜访了年近90高龄的冰心,冰心在悲痛中写了《悼念梁实秋先生》,文章中说:“我怎能不难过呢?我们之间的友谊,不比寻常啊!”

1987年12月1日,在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的南河沿欧美同学会北大厅里,北京文艺界人士为梁实秋举行了追思会,这也是梁实秋和结发妻子程季淑结婚的地方。冰心因身体原因不能到会,但她为梁实秋写了祭文,由老舍的夫人胡絜青代读。会后,梁文茜将追思会上悬挂的父亲的照片送给冰心留作纪念。

冰心和梁实秋的友谊既建立在两人共同的文学追求上,也有对彼此人品的欣赏。冰心本来是以诗歌创作走上文坛并且声名鹊起的,但是梁实秋批评她不适合作诗而适合写散文和小说后,她也就真的不再作诗了,而且也常对别人说自己不会作诗。但冰心对梁实秋也有过批评。1984年,梁实秋的学生胡百华先生到大陆拜访梁文茜,他们一起拜访了冰心,当他们把梁实秋与第二个妻子韩菁清的照片送到冰心手中时,她激动地用手指着照片上的韩菁清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而最戏剧性的事情是,当胡百华先生从北京回到台北前去拜访梁实秋时,他把冰心对梁实秋的责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梁实秋,梁实秋的反应是耐人寻味的,他毫不犹豫地回应说:“我呀,她那一关我倒是稳当当的过去了。”与这一情况极为相似的是,在1999年傅光明采写的《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作者记录了冰心的谈话,谈话中冰心追思了一些友人,给了巴金以很高的评价,原因就在于“他对婚姻问题严肃的态度”,她感慨地说:“我的文人朋友多了,像梁实秋他们,要说才情什么的,他们都有,就是没有巴金这个专一,我最佩服他的也就是这一点,我最喜欢他的也就是这一点。”显然,冰心赞赏梁实秋的学识才情,却不能接受他的第二次婚姻,认为他没有做到感情“专一”。相比之下,她很钦佩巴金,因为他在萧珊去世后,还保持着对妻子的一腔真情,没有忘情,也没有移情。梁实秋的丧偶后再娶,在冰心眼中就正好证实了她年轻时对文艺圈中人的看法,也许正因为如此,她只能把梁实秋作为朋友。

瘦子有哪些共同的饮食习惯?

美食的风味是一种相当综合和复杂的体验。

你相信吗?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也参与了最终对风味的判断吗?

这过程是这样的,食物刺激感官(视觉、声音、嗅觉、味觉、三叉神经/触觉),然后你的大脑就会用你独特的认知(个人记忆、情感)来处理它,并产生一种风味。

因此,这些步骤被分为 输入/刺激,感官,大脑,味道 。

风味的感知过程中有很多变量,科学家们还在研究所有的感官如何共同创造出风味的体验。

虽然有一些研究和有趣的发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最终的结论。

食物就是我们会长篇大论来讨论的,包括植物系的和动物系的。

食物除了提供生命所需的营养外,还能激起强烈的情感。

当你吃东西的时候,你不是在真空中。即使你是,这仍然会影响你的就餐体验。

无论你的环境是什么,它都会影响你的感官。

如果你曾经吃过外卖,你就知道这是真的,在不同的环境中,同样的食物也会有不同的风味。

你周围的气味、景象和声音将会重叠,成为整个风味体验的一部分。

气味是影响消费者口味的主要因素。气味对整体风味的影响占75%。

科学家声称人类的鼻子可以探测到1万亿的气味,这是一种气味的大杂烩。

食品公司利用气味对风味的巨大影响,通常对相同的基质,比如凝胶糖豆或汽水,通过添加不同的调味剂/调味品来改变味道。这些香料可以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气味可以通过2种方式到达嗅觉受体细胞。第一个是通过鼻子,被称为鼻前(orthonasal)嗅觉。第二种是通过嘴巴和喉咙的后部,叫做鼻后(retronasal)嗅觉。

后者被认为是两者中更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觉得东西没吞下去,就好像没吃进嘴里一样。

然后,气味通过黏液被吸收到受体细胞。疾病和年龄会导致粘液的变化,影响嗅觉,从而影响对风味的感知。

人类有大约1200万个嗅觉受体细胞。气味的浓度越高,大脑的信号就越强。如果空气中的呈味物质的流动受到阻碍,例如在感冒时鼻子堵塞,信号将无法到达受体细胞,从而导致气味信号的减少或消除。

鼻梁上的嗅觉神经末梢通过嗅球将信息传递给大脑。气味信息在与记忆、情感和言语相关的大脑区域进行处理。有的气味甚至可能会对你的发音进行短暂的抑制。

气味也通过自主神经或无意识神经系统进行处理。这就是为什么气味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气味会引起恶心或呕吐。有的气味能使我们流口水,让我们的胃液大量分泌。

嗅觉缺失症是指丧失了感知气味的能力。丧失嗅觉的能力,患者会错过与记忆和情感相关的重要联系。患者也认为感觉孤立或隔绝,并感到沮丧。嗅觉缺失使患者对食物的感觉与大多数人不同。

味道是决定风味的次要因素。如前所述,有6个正式识别的味道:

甜、咸、酸、苦、鲜、肥(Oleogustus)

我们上颚(palate)和喉咙上都有味蕾,舌头上也有打包成乳头(papillae)的味蕾。每个人都有不同数量的味蕾。此外,每个味蕾所拥有的味觉受体的数量和种类上也各不相同。从每一个味蕾包含的所有的信息,形成了向你的大脑发送的味道信息。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进入味蕾上的味觉孔隙,里面是味觉细胞。在味觉细胞的底部是神经。

这些神经将化学信息以及三叉神经(触摸/温度/疼痛)信息传递给大脑。有3个神经向你的大脑提供味觉信息。

面部神经从你的舌头的前2 / 3处发出信息。

舌下神经从你的舌头的后三分之一发出信息。

舌咽神经从你的上颚和喉咙发出信息。

味蕾乳头超级多的人是supertaster,超级味觉者,他们喜欢风味更温和的食物,因为他们每天从食物受到的刺激太多了。

Subtasters,是另一个极端,他们的味蕾乳头密度低,所以喜欢重口味。

有一个来自味觉科学实验室的关于受试者对薄荷敏感性的测试,薄荷的冷却效果是由三叉神经感知的,从技术上讲是没有味道的。根据受试者对薄荷的味道、气味和冷却感觉的敏感度,分为三个组:

非常强烈的反应,你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味觉者。高度敏感的品尝者相信食物的味道很重要,他们喜欢很多食物,而且他们对食物很有热情。

中度到强烈的反应,你是一个中等敏感的品尝者。中度敏感的品尝者相信食物的味道很重要,他们喜欢很多食物,不喜欢一些食物,而且他们经常对食物充满热情。

弱到无法感知的反应,你是一个轻度敏感的品尝者。轻度敏感的品尝者不相信食物的味道很重要,他们喜欢一些食物,不喜欢一些食物,他们对食物的兴趣没有那么浓烈。

也就是说,对于这些朋友,关于食物方面,怎么都可以将就。所以身边如果有这样的朋友,那通常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三叉神经感知食物的 质地和温度 信息。

三叉神经有来自3个分支的感觉和运动信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就像味觉和嗅觉神经一样,三叉神经也有自己的神经来传递疼痛或刺激信息到大脑。

食物和饮料的 质地 可以决定呈味物质是否能够容易地进入味蕾和嗅觉系统。粗糙或颗粒状的食物很难到达被感知到的地方。而奶油和液体食物很快就达到了感觉受体。

相比于液态食品,颗粒状的食物的感知的时间点较滞后,且味觉感知强度较弱。

听起来,这像是一个让食物更美味的天才方法,但将食物都变成流质的,这不是我们的初衷。很显然,质地只是复杂的风味感知中的一个部分。

人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相信辣味引发的灼烧热感不是一种味道。这简直太困难了。墨西哥、印度、德州-墨西哥、四川、韩国和泰国的食物都含有辣椒素。三叉神经,也能感觉到高温,向大脑发出疼痛信息。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寒冷或新鲜的、薄荷的感觉。薄荷、薄荷醇、乙醇或樟脑与同样感觉寒冷的神经细胞发生反应。这个信息也使用三叉神经到达大脑。

不管感觉如何,无论是热的还是冷的感觉都不是由真正的温度变化引起的,而是一种错觉。

正常情况下,我们通过感觉神经元来检测寒冷。这些神经元有一种叫做TRPM8的蛋白质,它代表“瞬变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子家族M成员8”。TRPM8是一个离子通道,在环境低于26℃时改变形状,使钙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大脑将TRPM8的信号解释为寒冷。同理,TRPV1的蛋白质也是一个离子通道蛋白,用于感知热信号。

薄荷中有一种分子叫做薄荷醇(menthol),当它与TRPM8结合后,能打开离子通道,向大脑传递寒冷的信号。在辣椒中有一种叫做辣椒素(capsacin)的化学物质,它对TRPV1蛋白有同样的作用,它导致了热量的错觉,但并没有实际的温度变化。

加热食物可以释放更多的化合物。这可以使食物的气味更强烈。然而,温度对口味的影响仍在研究中。

冷却会降低香气和味道,所以它一定不是味道。喝冷饮料的最明显的原因是它能让我们的身体降温——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一旦你喝了一杯冷饮,你的身体就会通过收缩在寒冷刺激表面附近的血管来应对寒冷,这样热量就不会消失。TRPM8在被冷水激活后还会调用加热机制。

食物的颜色会影响你的口味。一项研究发现,深色的红汁对测试者来说更甜。一种趋势表明,颜色越强烈,味道和风味就越强烈。

另一项研究将白葡萄酒染成红葡萄酒。测试人员用典型的红酒描述词来描述该酒,而不是用白葡萄酒的描述词。

颜色不真实的食物和饮料常常容易被误认。还记得我们之前提过的惠特利的戏剧性十足的实验吗?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准备了一份标准的西餐,包括牛排,豌豆和炸薯条。在 特意改变过照明灯光 的房间中,这份西餐看起来非常的正常,没有任何的问题,受试者开始享用这顿晚餐,然而吃到一半的时候灯光突然恢复正常,他们发现自己吃到的牛排是蓝色,豌豆是红色,而炸薯条是绿色!很多人立即就开始反胃,实验不得不终止。

这一切都归结于我们的期望,以及我们的文化关联了什么颜色。

当然,我们的大脑可以超越食物的视觉状态。像烫饭或者炖菜这样的菜肴看起来很不可口,但由于其他因素,比如气味或记忆,我们就可以非常享受的用餐。

关于声音对风味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有很多有趣的例子。

也许你已经听说过音乐增强的就餐体验。赫斯顿·布卢门撒尔(Heston Blumenthal)用海洋的声音来搭配海鲜菜肴。

在伦敦的餐馆里,“狼人”餐厅提供了一种叫“声波蛋糕”的棒棒糖,实际上是一个包裹着巧克力苦甜渗半的太妃糖,有个小卡片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并提示,“按下1,品尝甜味;按下2,品尝苦味”。那些按1的人听到了一种闪闪发光的高音旋律。按2则听到了一个缓慢的、阴郁的调子,由低沉的声调组成。

这道菜是由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查尔斯·斯宾塞(Charles Spence)带头发起的一项名为“多感官餐饮”(multisensory dining)的最新例子,该研究由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查尔斯·斯宾塞(Charles Spence)主持,他曾经与一些世界上最优秀、最尖端的厨师合作,包括费伦·阿德里亚(Ferran Adria)和赫斯顿·布卢门撒尔(Heston Blumenthal)。

他发现,高音高的音调强调甜美的味道,而更低的音调则强调苦味。

斯宾塞说:“我们不能在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吃喝。”你的大脑总是在寻找其他的线索,用它们来推断你的经验是什么——有多甜蜜,有多美味,我有多喜欢它?

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吃脆的食物时播放高频率的音乐,会让它吃起来更脆。更高频率的声音也带来糖果的甜味。而低频音乐则增加了人们对糖果苦味的感知。

音乐不是我们在吃东西时听到的唯一声音。其他的背景声音也会影响风味感知。嘈杂的背景噪音似乎可以减少咸和甜的味道。所以音乐会、飞机和建筑工地都不是享受甜点的地方。所以飞机上的食物不好吃,也有背景噪音带来的影响。

进入到大脑层面,大脑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复杂。它需要处理来自嗅觉、味觉、三叉神经、视觉和声音的信息。

这些信息最终都在识别它的脑岛中相遇。这个信息通过颞叶和皮层获得了情感和意义。

因为气味与记忆紧密相连,尤其是自传式记忆,它能带来强烈的情感和感受。过去的情感事件和仪式在气味上是根深蒂固的,比如爱人的体香或感恩节的南瓜派的香味。

这也是为什么舒适的食物带给我们幸福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食物,它通常与怀旧情绪有关,因此对人们是一种安慰。

舒适的食品并不一定那么美味,但一定让你体会到舒适自在和满足。

一旦确定了这是什么风味,我们就需要弄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做。风味和情感被送到眶额叶皮层。在这里,我们评估并决定如何做出反应。

我们喜爱这个美食,想要吃更多吗?或者我们认为它是毒药,然后吐出来吗?

无论什么决定,祝你好胃口!!

爱生活,爱美食!

瘦子有哪些共同的饮食习惯?

大部分瘦人,他们的饮食习惯,还是有一些共同点可寻的。

很瘦的人,有一大部分人,饮食习惯都不太好,以至于最后落下了肠胃不好的毛病。小编就是那种体格偏瘦的人,我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做过总结,也拿自己的饮食习惯跟很多瘦子做过讨论和比较。

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

性子比较急的大部分都存在这个毛病,吃饭的时候不会细嚼慢咽。比如吃馒头,通常正确的吃法是吃到嘴里以后,要咀嚼二十几下之后再下肚的,但我就不这样。我一般是入口之后,随便咀嚼几下就硬咽下去了,有时候还比较容易噎着。

这种吃饭的方式,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会增加胃肠负担,长期这样吃饭,容易引起胃部不适,胃病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来的。脾胃功能不好,人自然会很瘦。

有心事影响正常吃饭

有事在心里装着,到了饭点不思考吃饭的问题。直到被别人硬拉着到饭桌前吃饭,可是脑子里还装着自己的心事,一顿饭下来,连自己吃的是什么都不记得。这样的人,即使没有人喊吃饭,可能一日三餐不吃,他也不会感到饥饿。

每当这时候,胃口特别不好,随便对付几口就离开饭桌了。没胃口吃饭少,这样的人也是会变瘦的。

爱抽烟喝酒

我有一位同学,烟卷从不离手,酒局几乎不断,他长得比我还瘦。他瘦到什么程度呢?看上去像一根竹竿,很脆弱,仿佛一阵风吹来,就能把他给刮走。

后来他为啥忌烟忌酒呢?

结婚之后生孩子,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我这位同学终于戒烟戒酒了。当然,他也不是一下子戒掉的,他是从准备要孩子开始,慢慢一点一点,最后终于戒掉了。我很佩服他的毅力,但这一切还是归功于他家人的督促。特别是他的妻子曾对他说过,不戒烟戒酒,就甭打算要孩子。

同学戒烟戒酒是为了生育,可是在戒掉这些之后,他竟然一下子胖了四十多斤!

经常熬夜通宵

这种就不必多说了,每天很晚睡觉,有时候玩游戏,玩一个通宵,日复一日,整个人都没有精神,体重也跟着暴瘦。

以前看过很多泡网吧比较迷恋的那种小青年,几乎是没有一个胖的。他们身材消瘦,精神萎靡,特别弱不禁风的样子。

很多胖子羡慕瘦子,因为他们怎么减肥都无济于事;其实很多瘦子也会有这样的烦恼,无论他们怎么做,都很难胖起来。其实,这些瘦子们并不知道,自己之所以很瘦,正是因为他们身上很多共同的坏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青龙峡旅游信息网,本文标题:《为什么说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