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钟鼓楼在哪里

北京的钟鼓楼在哪里

qlxsjsz 2025-04-16 旅游攻略 66 次浏览 0个评论

北京的钟鼓楼在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

北京的钟鼓楼在哪里

北京钟鼓楼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修,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北京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包含北京鼓楼、北京钟楼两幢古建筑。

北京鼓楼呈大红色,共有二层,通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内遗存有25面大更鼓。钟楼为灰色砖石建筑,共有二层,通高47.9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采用重檐歇山顶,内遗存有八角形木框钟架和铜钟等文物。

北京钟鼓楼的文物遗存

北京鼓楼内遗存有25面更鼓,其中24面是根据史料仿制的,剩余1面是历史遗留的主鼓。鼓为整张牛皮蒙制,曾参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表演,鼓长2.25米,直径1.34米,鼓座为木制,油漆,上雕云纹,座高1.8米、宽1.9米、厚2米。鼓楼内还保存有一块麒麟碑,为民国时从麒麟碑胡同移至鼓楼,相传系明嘉靖朝武将仇鸾府前的照壁。

钟楼内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钟架,正四角每边长2.3米,斜四角每边长1.35米,架上悬一大铜钟。高7.02米,最大直径3.4米,重约63吨,上顶径约1米,钟纽高近1米。钟的两侧各吊一长2米,直径约0.25米粗的圆木,以供撞钟之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鼓楼、钟楼

北京钟鼓楼主要作用

北京的钟鼓楼的作用报时和传递警报讯息。

1、报时

古人按照每天十二个时辰的时间来生活,但他们又无法像现代一样对时间精准掌控。报时对古人来说就极为重要。钟鼓楼便承担了这样的责任。钟鼓楼内通常采用圭表和铜壶来计量时间,各地击鼓鸣钟的形式或有不同。在明清时京城的钟楼和鼓楼每天戌时击鼓十八下,再敲钟十八下,各敲三遍,共一百零八下称为定更。

2、传递警报讯息

如若有敌人进犯,钟鼓楼亦会敲响大钟以示警报,让城中的军民做好戒备。在古代的军队中有着“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的规定。并且“闻鼓不进者斩”。因此钟鼓楼在战争中充分具备了冲锋信号的作用。

鼓楼建筑格局

鼓楼通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四周砌有矮砖墙,门前有石狮一对。鼓楼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整座鼓楼由台及楼两部分组成,楼基称台,台高4米,台的南北侧各有券门三座,左、右侧各有券门一座,台内为十字形券洞,系无梁式砖石结构。

台东西长56米,南北宽33米。其东北隅有一北向小门,内有69级石梯,由此可达楼上。楼为木结构,分两层,第一层楼室面阔五间28米,进深三间,内支撑有36根木柱。第二层为暗层,原无专用楼梯相通,后在一层东北隅置一铁梯上下,除为检查房屋外,还可存放物品。

鼓楼的楼顶为三滴水,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歇山调大脊。上带吻兽、垂兽,单昂单翘五踩斗栱,绘旋子彩画。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六抹方格隔扇。室外有木护栏及环楼走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钟鼓楼

北京钟鼓楼主要作用是报时。

古人按照每天十二个时辰的时间来生活,但他们又无法像现代一样对时间精准掌控。报时对古人来说就极为重要。钟鼓楼便承担了这样的责任。钟鼓楼内通常采用圭表和铜壶来计量时间,各地击鼓鸣钟的形式或有不同。在明清时京城的钟楼和鼓楼每天戌时击鼓十八下,再敲钟十八下,各敲三遍,共一百零八下称为定更。

第二日寅时又以同样的方式击鼓敲钟称为亮更。其余时间每隔一个时辰便敲一次钟。古人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这也是为何钟鼓楼常常都是砖石构建的二层建筑。这是为了强化敲击钟鼓时的共鸣和增强传播的效果。

国内有名的钟鼓楼

现存最为著名的当属西安钟鼓楼,在当时是城中最高的建筑。其坐落于东南西北的交汇之处,位于城市中最为繁华的地段。钟楼的外形华丽,内饰遍布了龙凤盘旋的彩绘。而鼓楼相较于钟楼就显得更为敦实,悬有“文武盛地”的牌匾,可见当时的钟鼓楼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北京的钟鼓楼同样也坐落于城市的中轴线上,鼓楼与钟楼相距百米遥相辉映。在梁思成看来,钟鼓楼与故宫共同形成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在现代建筑的建造中,大多也围绕着钟鼓楼而修建,因此有钟鼓楼在的地方,往往也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鼓楼、钟楼

转载请注明来自青龙峡旅游信息网,本文标题:《北京的钟鼓楼在哪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