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裤最为当今流行穿搭单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作为牛仔裤品牌收集者,要说到哪个品牌是强烈吐血推荐,那非LEVIS莫属。
Levi's由Levi Strauss(李维?斯特劳斯)创立。Levi's象征着美国野性、刚毅、叛逆与美国开拓者的精神。它历经一个半世纪,从美国流行到全世界,并成为全球各地男女老少都能接受的时装。靛蓝牛仔、腰后侧的皮章、裤后袋上的弧线、铆钉、独有的红旗标等都是Levi's的特点。
人们常说最流行的,往往也是最容易过时的,然而Levi's却创造了一个不老的传说。从1853年第一条牛仔裤诞生算起,世界经历了150年的动荡,Levi's则演绎了150年的牛王神话。随着牛仔裤成为全世界的时尚标识,随着牛仔文化的演变,lev保持着原创的精神和勇气,仍然被公认为世界知名牛仔品牌。
1853年, LEVI STRAUSS在淘金热浪潮的旧金山成立了 LEVI STRAUSS&o.(ls&C),1873年他与内华达州雷诺城的 JACOB DAVIS成功获得了在男性工作裤上使用铜铆钉的制作专利权,第一条蓝色牛仔裤便由此诞生了由于1886年的双马皮标印证了铆钉服饰的耐穿性,于是1890年创建LS&CO公司。在所有产品中,其中一款叫做WAIS OVERALLS的纽扣牛仔裤被分到501号,这便是经典牛仔裤款Levi's501牛仔裤。150年来Levi's源源不断的创意在保持了最初 LEVI STRAUSS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又随着潮流和人们的需要创造出老少皆宜的国际品牌他们为顾客们在提供周全服务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牛仔裤走向了世界。
牛仔裤因为强大的包容力,在时尚界出演着难以捉摸的角色:一面是永远流行的经典,发烧150年不褪;一面又被各国家各年龄段的消费者所推崇,成为平民时尚的精髓,时时以不羁的神情出现,成为反流行的代表不同品牌的牛仔裤各有各表情,而锁定当中的经典,还是属于刚刚庆祝过150周年的Lev's品牌不知道当初 LEVI STRAUSS是否梦想到,这种结实的不得了的裤子会走进每个人的衣柜,现今,Levi's已经成了美语牛仔裤的代名词。Levi's旗下的牛仔裤系列众多,501则是传奇中的传奇。
世人心中,在全球销售超过35亿条的Levi's牛仔裤不仅是时尚潮流的引领者,更是美国精神的一个典型服饰代表,带有鲜明的符号象征意义:?独立?、?自由?、?冒险?、?性感?等。
包括水洗、生产、剪裁、布料选择、设计、制作、成品包装,无不体现出老大哥一流的作风。如果你收到一个李维斯的快递包裹,打开包装的那一刹那,体验那种可以开心一整天的快乐,就可以发现它的不可替代,就像一款好的耳机,体会到它的好,不仅仅是把它放进耳朵的时候,而是你换其他耳机听的时候。
“时尚将随时间而逝,但风格是永存的。”
——夏奈尔
牛仔风尘——历史
时尚来来去去,犹如大浪淘沙,去芜存精。
有什么时尚产物能够屹立于150年变幻的流行中,跨越每一种我们所能想象到的社会分类:年龄、性别、阶级、宗教、国籍等等,依然受到人们的钟爱?它默默无闻,出身于平民,充满着亲和力;在贵族名流的衣橱里,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从不高高在上,却掀起了全世界的时装热潮。
它,就是以牛仔布或称作丹宁(Denim)为面料的牛仔服装,最早出现且最具典型特征的当然是牛仔裤(Jeans)。
1.细说从头
1.1Demin和Jeans
提到牛仔服饰的起源,自然要说到牛仔布的起源。
牛仔布,即英文里的Denim。
这个名称的由来据说有些阴错阳差。
五百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这种坚韧、实用的粗糙布料就已出现,当时主要用来制作船帆。
因为此布原产于法国一个小镇Nimes,因此以法文取名为“Serge De Nimes”。
这种斜纹哔叽布料首次传到英国时,英国商人很难发出法文“Serge De Nimes”这个音,因此就简称为Denim,即牛仔布,有时也音译成丹宁。
究竟这个由来是否真实可信,彼时的Denim是否就是此时的牛仔布,现在已经很难去证实了。
但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十六、七世纪的欧洲,已经出现了斜纹组织的面料。
而现代的牛仔布正是斜纹的面料。
在牛仔服饰中,首先出现的当然是牛仔裤(Jeans)了。
谁是第一个把斜纹的Denim做成牛仔裤的剪刀手?有关“Jeans” 最早的记载是在1567年。
意大利北部有个港口叫Genoa,当时的外来商旅叫港口工作的水手为 “Genoese”。
这些水手们喜欢穿着用当地出产的一种粗糙而结实的布料做成的工作裤子,称之为 “Genoese”或“Genes”,与“Jeans”有着相似的发音。
“Jeans”这个响亮的名字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才被LEVI公司正式采用,称呼这种在样式上源于热那亚水手裤的斜纹裤子。
在此之前,人们称之为“齐腰工装裤”(Waist High Overall)或称“裤子”(Pantaloons)。
自1873年Levi Strauss注册第一条钉口袋的裤子以来,“牛仔裤”( Jeans)这个名词才开始被用做称呼各种斜纹布制的长裤。
这种裤子首先是一种劳动服、工作服,即生产第一线的“蓝领”阶层劳作时穿的作业服,因此一直到1930年为止,牛仔装还有一种称呼Overall,即“工装裤”(早期的牛仔裤没有裤袢,是用背带吊在肩上的。
到1922年才开始去掉背带,装上裤袢)。
1950年中期,LEVI公司开始为她的产品做广告,牛仔裤才在美国流行起来。
1.2第一条牛仔裤
1873年,可以称作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牛仔裤的诞生。
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李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大名鼎鼎的LEVI公司的创始人。
人们甚至尊称他为美国牛仔裤之父、牛仔裤的鼻祖。
只要提到牛仔裤的历史,就不能不提这个人的名字。
当时他的灵机一动,居然掀起世界性的服装热潮,受到不同时代年青人的拥戴、成为个性和青春的象征,并且延绵了一个半世纪。
虽然曾经历过沧海桑田,但至今长盛不衰。
这一点,恐怕连李维自己都没有想到。
李维·斯特劳斯,1829年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Buttenheim)。
十八岁的时候,他怀揣着美国梦,和他的母亲和两个姐妹飘洋过海,远赴美国纽约和他的两个兄弟约纳斯和路易斯团聚。
随后,李维加入了他们两人的干货生意。
1848年,詹姆士·马歇尔在美国西部加利福亚发现了金矿。
无数做着发财梦的人们开始如潮水般涌向荒凉萧条的西部,引发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淘金热”。
曾经听到过一个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很远的地方发现了金矿,为了得到黄金,人们蜂拥而去,却被一条大江挡住了去路。
为了过江,人们各显神通:有的游泳过去、有的绕远路过去……其中有一个人突发奇想:“为什么非要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搞营运,去接送那些淘金的人?这样比淘金更能发财致富!”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20岁出头的小伙李维,也是这样一个聪明的“淘金”人。
他没有直接去从沙土里淘金,而是改从淘金者身上“淘金”。
1853年,已经成为美国公民的李维出洋到三藩市开办干货批发生意,并且售卖成衣、床上用品和亚麻布料给加利福尼亚州和西部的小型商店,生意十分兴旺。
但他所采购的大批搭帐篷、马车篷用的帆布却无人问津。
为处理积压的帆布,李维试着把帆布裁成低腰、直腿、臀围紧小的裤子,兜售给淘金工。
由于帆布比棉布更耐磨,这种裤子大受淘金工的欢迎。
于是,李维开办了专门生产帆布工装裤的公司,专门为淘金工、伐木工以及其他蓝领工人生产廉价、朴素、耐磨和功能性强的可充当工作服的裤子。
“李维的裤子”不胫而走。
为了实用及美观,他改用靛蓝色粗斜纹布,并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为品牌。
早期,顾客常常反映口袋因缝线磨损而脱落。
一位来自内华达州的裁缝雅克·戴维斯(Jacob Davis)就发明了以金属铆钉来加固男装工作裤后袋的方法。
他去信李维,建议联手申请专利,一起生产这一富有创意的新工装。
1873年,李维和雅克一起为牛仔裤上所用的“撞钉”申请了专利,并且开始在三藩市生产钉上铜铆钉的工作裤。
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牛仔裤诞生了。
以工厂编号501命名的Levi’S 501,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标牌。
501缩水后依然十分合身,极受当时工人们的欢迎。
因此,也有人把Levi’S牛仔裤看作是有助于建设美国梦的产物。
2.牛仔裤与牛仔(Cowboy)
牛仔裤诞生之初无疑与繁重的户外体力劳动者联系在一起。
殖民地初期时代,移民们的衣料主要仰赖英国及欧洲诸国输入,寸丝寸缕都非常珍贵。
在不断向美国西部边疆开拓的进程中,农业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工业的日渐繁荣,因此城市人口迅猛增长,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据说尚有六分之五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生活用品极度匮乏,衣着方面常常因陋就简较为随便。
鉴于本身的优越品质,淘金潮时代出现的牛仔裤越来越博得矿工、牛仔(Cowboy)、铁路工、伐木工和拓荒者等体力劳动者的青睐,甚至完全变成了他们的工作装,成为比金矿更具价值的“制服”。
一夜骤富的“黄金梦”与好莱坞西部**所描绘的锄暴安良的英雄牛仔形象,都使牛仔裤充满了浓郁的传奇色彩。
在人们的记忆中,牛仔裤总是带着一股剽悍的男人味,总是与矿山车、铁锨、黄金、野牛、枪支等诸如此类的道具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美国西部片里那些剽悍的牛仔,他们戴着宽边的帽子、脸色沧桑、窄窄的牛仔裤包住了他们健壮结实的双腿,配着长统靴和左轮手枪,一阵风似地骑马从草原上掠过。
尘烟散处,留下一串串清脆急促的马蹄声……这真是理想中酷男人的经典。
那么,真正的美国西部牛仔到底是什么样子?
“Cowboy”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西班牙语,是西班牙语“Vaquero”直译而来。
“Vaquero”发展于词根“vaca”,意思是“牛”,因此“Vaquero”(Cowman)翻译成英语就是“Cowboy”。
最早的牛仔是那些来美洲居住的欧洲人后裔。
登陆到美国东海岸的英国和法国殖民者根本不熟悉西班牙人的畜牧方式,他们开始只会采用圈养的方式养牛。
当围栏里的草被牛吃完后,牛群就被赶到一个新的有草的地方继续放养。
这样的牧牛人在英语称为“Driver”。
而西班牙人不像其他殖民地的殖民者一样因躲避政治、宗教迫害而来,他们是贵族、冒险家,他们严谨、聪明、有绅士风度、有胆识、富于野心、爱冒险、喜欢表现自己……他们把“I Can”的精髓融入到“America Can”中。
他们养牛的方式是真正的放牧,把牛放到没有边际的草原中,牛仔们骑马随牛群驰骋。
这些西班牙人的精神代表了传统的牛仔精神。
在新墨西哥州的乡下居住着这样一些顽固的传统牛仔,他们就是遍布美国的西班牙人后裔,他们的血统和文化一直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1846年,美国与墨西哥开战。
战争中美国人打败了墨西哥人,建立了新墨西哥州。
但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墨西哥州的牛仔文化却彻底地征服了美国。
没有任何区域能像新墨西哥州那样对美国牛仔文化的发展产生如此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牛仔们并不像**中反映的那样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据一位牛仔专家劳恩·泰勒说,现实中的牛仔就是骑在马背上的农场工人,负责看管奶牛。
他们在户外的时间一天长达12到14个小时,工作既沉重又危险,报酬又低。
一到冬天,大多数的牛仔都不得不再找其他的工作。
1865年到1895年是牛仔的鼎盛时代,新的肉类保鲜办法的出现、市场对牛肉的需求急剧增长,同时铁路延伸到大多数村落,使得牧场经营业在美国西南部非常兴盛。
放牧业、牧场经营业主们用较低的成本在西部饲养大批的牛群,然后通过铁路把它们运到东部的市场。
而牛仔们就在户外放养牛群,然后把他们运到最近的铁路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