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简介

高尔基的简介

qlxsjsz 2025-05-02 旅游快讯 85 次浏览 0个评论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

高尔基的简介

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

“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

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

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

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

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

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

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

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

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

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

《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

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

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

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

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

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

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

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

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

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

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

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

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

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

1931年回国之后,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

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

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

《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

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

级的共同财富。

在大学期间当一次交换生,是很多UICer的愿望。交换可以收获什么?怎么准备?今天,来自大四国际新闻专业的杜莎莎同学将分享她在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交换的体验,有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感悟,也有关于申请和转学分的干货,是一篇值得你收藏的好文。

1

写在开头的话

大三下学期在外交换的这半年,不是我有过最快乐的时光,也并非最难忘。这半年没能轰轰烈烈,它是一个普通的学期,像我已经度过的其他5个一样被我遗忘了不少细节。交换是一场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能得高分,没交到知己,仍在为转学分结果忐忑不安,也不确定它是否会成为今后求职时的优势。

抛开这些功利上的缺憾,我依然觉得值得,因为自己掌控着时间,而不被“这个阶段应该”决定;半年里认真对待过的一切,也许会在未来帮上忙。同样地,不同的人看重不同的“意义”,毕竟这段经历只能自己定义。

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

2

“交换”这个决定

于我自己而言,做“去不去交换”这个决定比较纠结。理智上,转学分有风险,也面临着补课的压力;而情感上却是很向往海外学习的经历,希望大学四年能留下稍微不一样的回忆。

大一时,我作为student helper加入国际发展处(IDO),想给大学交换做做准备;后来逐步有了自己的舒适圈,担心学分风险的同时也对陌生的环境产生防备。真正做决定,其实是“走心”的,也就是一时勇气上脑,我选择抓住最后机会,以防将来追悔莫及。

也许有人会认为,某些性格的人更适合去交换,而某些性格和习惯会削弱交换得到的收获。其实不然。拿我做个简单的例子吧,在陌生环境中生活的这半年,让我看到自己许多的另一面。我并没有像期待中生活得那么如鱼得水,却也在社交骤减的时间里更好地学会观察、与自己相处。我想,交换对人来说是没有限制的,胆怯的人既可能变得大胆,浮躁的人也可能学会沉淀。

UIC提供的选择很多,主要集中在美国、韩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今年也新增日本和泰国的交换院校。其次,大约从交换前一学期开始准备交换所需的项目即可(大学、语言成绩和签证材料,个别国家签证耗时可能较长),也并非有很高门槛。所以总体来讲,决定“去不去交换”并不难,为快乐而不谈功利,还是走心为上。

3

最棒的部分

探索城市、体验大学和旅行,是我认为最棒的三个部分。

里尔是法国北部的一个工业城市,距离巴黎一小时火车车程,距离布鲁塞尔大约一个半小时大巴车程。里尔不大,分区也比较简单。学校附近有许多酒吧和CLUB,跳舞和喝酒也是许多法国学生的主要课余活动。老里尔是我们最爱的地方,有着数不尽的弯曲小巷、精致的店面;多雨的天气总是把不平整的石头路弄得湿滑,透着暖光的玻璃橱窗上也淅淅沥沥。这是我在欧洲认识的第一个城市,它不规整,自带着暖色的滤镜,和国内甚至东欧的个别城市风格迥异。

里尔天主教大学所在的街区

我和几个小伙伴选择在市中心租房,所以每天步行大约20分钟到达学校(详细衣食住行攻略在文末)。里尔天主教大学有许多个学院,每个学院规模不一,其中排名最前、国际生最多的 IESEG(商学院)与我们规模相似,课程模式也多为互动型授课加个人作业、小组课题及展示。

值得指出的是,IESEG提供不少“Intensive”课程,意为此科目一周结课,前四天上午上满,周五考试,讲师来自世界各地,是流动的。这种科目类型多,大多只有交换生,所以往往很有趣也很嗨。“Extensive”课程则贯穿整个学期。IESEG的课程大多为全英授课(UICer应该完全能快速适应),绝大多数老师的英语非常清晰。不过,对于工商管理学部(DBM)以外(或是能在IESEG选到专业课)的UIC学生,如需转专业课学分,可能需要同时选择两个学院,例如国际新闻的交换生除IESEG外可能另选ISTC(传播)或ESPOL(人文社科)。

杜莎莎在里尔天主教大学

话说回来,再好的学院也难免遇上“猪一样的队友”……经过我们的一致总结,法国学生比较偏爱玩儿命地玩耍后,玩儿命地赶死线。如果不巧遇上一门只有你一个交换生的课,我选择多多操心、辛勤劳动,不过上策还是多转发锦鲤,争取组到一组的学霸(认真严肃的表情)。

ISTC学院25周年庆典上,学生乐队演出

杜莎莎与其他UIC交换生参加IESEG Farewell Party

更加值得拥有的,在欧洲,必须是一场浪漫的旅行!下半学期欧洲的假期大多是一周,例如冬假、复活节假和春假,这已经足够长途旅行三次;加上一些周末的短途旅行,怪不得来到欧洲的交换生总是收到来自北美的怨恨。只要签证无误(文末涉及),买好廉航机票、带好相机、做好攻略,就可以提包出游了!

杜莎莎和陌生的驴友结伴,完成了一场梦寐以求的冰岛环岛旅行

关于旅行,可以讲的实在过于丰富,在此就关键提醒大家要格外注意财物和人身安全吧。有旅伴的话,会安全很多,遇到紧急状况也可以彼此帮助。但有时无法和熟悉的小伙伴结伴出行怎么办呢?如果足够精明和大胆的话,可以尝试上网结伴。穷游网和蚂蜂窝网都有结伴的功能,我使用过两次,一次是到巴塞罗那(3人),一次是到冰岛自驾(5人)。与陌生人结伴,首先要注意核实身份,可以通过朋友圈、聊天等方式确定对方是否靠谱;其次要尽量多组,3-5个为佳,不仅可以避免行程不合,还可以在与旅伴不合时减轻郁闷。这种方式,一看缘分,二看运气,如果实在不合适,最好自己短途游或是报团旅行。

另加一件很难的事:放假归来要收心学习。

4

让你顺利交换的那些TIPS

首先,到法国的交换生,签证二字,重如泰山。

● 首先需要足够的耐心准备所需的多于二十项材料,IDO会将此梳理清楚,但主要靠自己仔细核对和准备。

● 其次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平和,来面对法国签证官“心情至上”的做事风格(它可能影响有效期时长、对材料要求的严格度等,间接决定了整个时长)。

● 最后依旧是足够的耐心,等待签证最终成功。

由于签证因素,准备时间较紧时也许会取消该学期的法国交换,鉴于信息更新,一定要检查清楚避免扑空。

其次,转学分。客观来讲,UIC对转学分要求非常严格。● 仅仅对到欧洲交换的学生,由于学分制不同,通常需要修多门课才能转回一门,这也是我们同时选择Intensive和Extensive两种课的原因。

● AR会在宣讲会上列出所有要走的程序,大致流程是:

a.预申请中的预申请(根据对方学校给出的课程列表选择课程,并指出希望转回UIC的哪一门课);b.预申请(到达后,在加减课时段中核对时间、课程是否开课正常,得出最终的选课列表);c.预申请批准;d.学期结束后拿到成绩,填写并提交最终申请表;e.AR核对、涉及到的学部分别审核;f.出转学分结果。

● UIC给出的标准为,成绩至少拿到C才能予以转学分。在法国,由于学分制的不同,“此C”可能非“彼C”,所以交换前务必确认依照哪个等级和精确的转分标准,可以保证你在学习期间对自己的转分结果有所掌控,避免落坑。

最后,经历了刚到时的过渡期,一切都会步入正轨了。不同于随意享受、自由旅行的“Honeymoon”时期,刚开始的过渡期总是有点焦虑,缺乏安全感。为了能快速且愉快地度过这段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照顾周到。

● 一定备齐常用药,毕竟健康是一切兴致的前提。

● 衣:带够保暖衣物。里尔的冬天湿冷,厚衣物、围巾帽子以及至少一双防水的鞋是必需的。

● 食:保险起见,一个小电饭煲绝对值得占有行李箱的一个角。初来乍到,还没摸熟中国超市、实际上手做饭的时候,吃上热热的米饭会增加不少安全感。

● 住:住学生宿舍也许条件略差,但更容易和交换生们打成一片,也会更加安全;租房住会稍显麻烦,但距离繁华区域更近,硬件上会更加舒适。

● 行:基本靠走,公交和地铁也是不错的选择。旅行时,不介意的话廉航机票很实惠,不过要看好行李规定;大巴旅行也非常舒适,常设wifi和卫生间,由于大巴公司较多,时间上也有许多选择。

保持健康,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照顾好自己,过渡期一眨眼就过去了。退一步说,学校也会有学生团、办公室帮助交换生办理需要办的东西,绝不会孤立无援。

特别提醒:想要在法国生活得优雅,最好一切“尽早”。● 如果要办银行卡,不如到了的头几天就向学校咨询并且去办。退银行卡也一样。

● 为了合法飞行,要办长居证明OFII。不如开学了就立马开办。

● 在罢工多发的时期里,不如提前多一小时出门。例如我在去赶飞机的途中,坐火车走到一半,被赶下车换另一班车,因为前方罢工了。

● 习惯他们用邮寄的方式寄给你重要通知,尽量将信箱上的自己的名字和门牌号写醒目一点。

● 效率慢,有点粗心,抓住法国人这两点风格,应该可以将“可能发生”的预计范围扩大一个尺度。

5

多多记录和总结,替时间留住记忆

一个全新的环境,会引起我许多好奇的观察和思考,让我常常忍不住记下感受。无论是照片、文字还是视频,甚至是录音,都能有效地帮我们留住可能被遗忘的细节,带我们重回当时的环境和心情中。

转载请注明来自青龙峡旅游信息网,本文标题:《高尔基的简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