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有几千年的历史?

白鹤梁有几千年的历史?

qlxsjsz 2025-04-20 旅游快讯 42 次浏览 0个评论

白鹤梁题刻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现存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

白鹤梁有几千年的历史?

白鹤梁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白鹤梁景观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据有关部门观测,白鹤梁唐代石鱼的腹高,大体相当于涪陵地区的现代水文站历年枯水位的平均值,而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石鱼的鱼眼高度,又大体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淹没于近40米的江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白鹤梁题刻保护工作,对白鹤梁题刻的保护与否,直接关系到向世界昭示三峡工程是否属于文明工程的关键。白鹤梁保护工程先后共产生了7个保护方案,有10余名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参加了白鹤梁保护方案的评审工作。经过十年的反复论证,根据国际“威尼斯宪章”中不可移动文物以原地保护为主的原则,2002年国家采用了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以“无压容器”的保护方式,创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处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白鹤梁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四大文物保护项目之首。白鹤梁保护工程2003年动工修建,2009年5月18日正式落成,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科学技术创新一等奖,总投资约2亿元。

2010年4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首届三峡国际旅游节期间正式试运行对外开放。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条大河,同时也是华夏的文明命脉之一,千百年来,长江的流淌与华夏先民的繁衍息息相关,同样也留下了不少文化遗产与文物。

在重庆市涪陵城北的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有一处非常著名的景观,它便是白鹤梁。白鹤梁是一条长约1600米、宽约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也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如今已经成了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我国还以白鹤梁为中心,在长江水下建成了一座水下白鹤梁博物馆。该博物馆在水下40米深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白鹤梁遗址以及展示其人文风貌,留存白鹤梁上所镌刻的历史遗迹。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1997年11月8日,三峡截流之前的白鹤梁,白鹤梁共存题刻165段,共有3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就有108段之多,其跨越年代从唐代延续到现代,还有全世界唯一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白鹤梁之上,有两条石鱼。经过相关专家的鉴定,发现石鱼形象逼真且造型饱满,是古代石匠巧手的杰作,其制作年代应该在唐代时期。除此之外,在白鹤梁的另一侧也有两条石鱼,而它们的造型风格却与前者大不相同,最终专家们发现,原来这两条石鱼都是清康熙年间补刻上去的,与唐代石鱼的年代相差几百年。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两侧石鱼造型风格迥异,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二者鱼眼部位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更神奇的是,当地人还发现,在春冬交替的枯水期时节,一旦长江水面的高度与鱼眼部位持平,也就是鱼身上半部分露出水面时,来年的庄稼就能长势良好,并获得很好的收成。由此,当地人也传出了“石鱼出水,以兆丰年”的谚语传说。

关于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石鱼出水,以兆丰年”的说法,没有人知道它的出处,只知道长辈们就已经知晓了其中的道理。曾有考古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查阅大量古籍资料,寻找关于“石鱼出水”这句谚语的准确来源。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浩若烟海的史籍资料中,还真的找到了相关记载。从时间轴上来看,记录“石鱼出水”的最早典籍为《谢昌瑜题记》,其上曰:“据左都押、谢昌瑜等状申,大江中心石梁……古记及水际有所镌石鱼两枚……咸云:江水退,石鱼见,即年丰焾”。意思就是说,谢昌瑜等人偶然发现了石鱼出水之事,并将其报告给了当地的通判长官,长官通过实地勘察检验,发现其所言非虚,并因此证实了古代关于“石鱼见,年丰焾”记载的真实性。

此时有读者会非常好奇,关于“石鱼出水,以兆丰年”的说法,究竟是古人的一种迷信思想,还是具备一定科学道理呢?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讲,“石鱼出水”确实对于农业生产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众所周知,农作物的生长与水文条件存在着依赖关系,灌溉农作物的水量既不能多又不能少,故此一旦发生旱涝灾害,就有可能令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水量的多寡源于当地河流水位的高低,水位高则来年大涝,水位低则来年大旱,而白鹤梁上石鱼所处位置,正好位于“旱涝分界线”之上,一旦枯水期石鱼露出,则说明来年必然有一个好收成,这与现代水文站所使用的“水尺零点”标注法是同样的原理。

我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都是古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值得后人传承与发扬。

转载请注明来自青龙峡旅游信息网,本文标题:《白鹤梁有几千年的历史?》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