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制度出现的动因之一,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的举措。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消费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标志,既与社会群体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民众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时间充裕与否密不可分。通过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中国老百姓经济思维从简单的“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中国人闲暇时间的增多,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与此同时,百姓的休闲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用于餐饮、购物、旅游、健身、娱乐等的消费与以前相比大幅度增加。这标志着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从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转向消费——生产模式,人们开始从有限发展自己阶段进入到全面发展自己的新阶段。 ■主题词:刺激消费井喷压力假日经济暴利
黄金周从1999年“十一”正式开始。当时国务院专门出台了文件,其主旨还在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由于国庆大庆以及天气等原因,1999年“十一”期间的旅游并不火爆。
春天是出游的好时光,2000年“五一”黄金周,人们利用长假,纷纷出游。大部分传统旅游景区人如潮涌。当时媒体纷纷用“井喷”来形容这种突如其来的旅游大潮。当年我省
泰山景区创下一天接待5万人以上的最高纪录,这个纪录至今没有打破。在车站和景区,人们排队等车等索道,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票难买,房难订,车难行……这种情景,很多人至今历历在目。
摩肩接踵的旅游人群,让所有的旅游热点地区的景区、宾馆、交通、餐饮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致出现了暴利宰客的行为,住宿、餐饮的价格成倍上涨。
从那时起,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黄金周蕴藏着这么多的“黄金”,媒体用“钵满盆满”来形容商家的收获,用“假日经济”形容黄金周的新动力。从那时起,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手持护照出境游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真正的大众旅游热潮开始了。 ■主题词:温冷线分流旅游预报假日办景区容量黑马
初期黄金周客流的集中爆发,让人看到旅游业潜力的同时,也大面积暴露了旅游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供需瓶颈,盲目的出游人群在传统人文景区的大量聚集,给景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挤人的游览过程,给很多人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受罪般的感受。这,就是旅游吗?
政府出手了。一方面,开始大力推介一些非主流的温冷线路,另一方面开始成立假日办,推出旅游预报系统,将各地的热点景区纳入监测范围,通过媒体发布动态的旅游信息,宏观上调控客流的走向,引导游客避开旅游高峰和旅游热点。同时,开始公布一些景区的最佳容量,在这个容量之下,人们的游览是舒适的,景区的压力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一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容量较大的山岳型的旅游景区迅速崛起,成为市场的“黑马”。例如蒙阴蒙山的走红就是一例,在众多森林公园中,率先打出“天然氧吧”的品牌,黄金周的游客接待量甚至超过泰山。这种“黑马”案例,在黄金周的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每年都有发生。比如后来的江北水城聊城、沂水地下奇观旅游区、青岛海底世界等,都借黄金周的天时地利人和,迅速“蹿红”。黄金周,也因此成为景区的“试金石”。
随着黄金周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假日旅游的关注,游客的信息渠道也在增加,在旅游消费上也逐渐理智。这有力地缓解了黄金周旅游的供求矛盾。
■主题词:取消带薪休假争议
政府的
宏观调控,客观上起到了引导客流和市场的作用。但是伴随黄金周的争议或者说质疑却一直没有断过。对于这种7天长假举国出游的消费方式和制度安排,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黄金周制度要保留,一是取消黄金周,用带薪休假取代。部分社会舆论还相继给出了“分散假期”、“分区制宜”等建议。
但人们面临的现实是,尽管“带薪休假”在法律上早已做了原则规定,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真正能够落实的单位却不多。对于大多数的人群来说,“有薪”又“有假”的休闲方式还只是理论上的构想。
而全国假日办日前也充分肯定了黄金周的合理性,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带薪休假”覆盖面小且实施不充分、周末双休日短暂无法长途旅行等众多因素制约下,以覆盖全体公民为基本特征的公众假期,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又符合中国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为举家出游创造了条件。
来自旅游部门的统计数字也提供了佐证,如2000年“十一”我省接待游客509.2万人次,到2004年“十一”则达到1077.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78亿元,增长到56.07亿元。自实行黄金周以来,全国累计出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同比均呈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十一”至2005年“五一”的十几个黄金周中,全国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292亿元。
对于广大游客而言,黄金周已经成为一个期待性的节日。而带薪休假和黄金周也完全可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 ■主题词:休闲均衡理性自驾车生活方式尊重市场
黄金周进入第7个年头,关于黄金周“七年之痒”的议论传播开来。支持这种观点的事实是,旅行社的黄金周接待开始遭遇滑铁卢,大不如前。
这只是一个小的侧面。据了解,虽然省城的旅行社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呈下滑趋势,但这并不足以说明黄金周失去了魅力,而这恰恰是市场更为理性、均衡的表现。
据悉,在1999年前后,我省的旅游景区只有500家左右,而目前据省旅游局掌握的数据,卖门票的收费景点数量在800家以上,随着生态、人文、健身、休闲、游乐等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使得全省旅游景区的市场容量大大增加了。以济南为例,在短短几年内,除了市区的三大名胜,济南近郊地区已经有大大小小的景区40余家,种类不一,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环城游憩带,如果再加上不收费的景区,市场容量就更是今非昔比了。
此外,人们出游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观光到休闲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式的观光之旅,而是更加注重休闲的质量,更愿意一家人或者几个朋友在景区多住几天。而自驾车群体的壮大,使得这部分游客的选择更加灵活,不必像随团游客那样受制于交通条件,而我省交通条件又非常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市场的容量。
山东省旅游局假日办有关人士认为,黄金周的发展历程,使得旅游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它伴随争议,但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黄金周从无序到均衡理性的发展过程中,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不可忽视。只要尊重市场规律,以游客为本,黄金周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2015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繁荣稳定,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大众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文体娱乐等成为节日消费亮点,消费正加快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升、从物质商品消费向更多服务消费转变。
商品销售亮点纷呈。应季服装鞋帽、金银珠宝、家用电器、信息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商品热销,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新款秋冬服饰陆续上市、销售较快增长;国庆“结婚季”引领家电销售热潮,智能、节能型产品更受欢迎;新的汽车消费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新能源汽车、小排量汽车尤受青睐,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两成以上,部分新能源汽车销售一空。
大众餐饮持续红火。美食团购、网上订餐、半成品订制等新型餐饮消费模式颇受欢迎,一些传统餐饮企业携手外卖平台,推出送餐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美食。江苏、内蒙古、湖北、河南、新疆等地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6%、15.7%、14.5%、14.3%、14.1%。
文化休闲广受青睐。旅游、观影、看展、读书、运动等过节方式越来越受到民众青睐。健康休闲活动深受大众喜爱。各地影院人气爆棚,许多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专门为黄金周设立了专题展、特展等,受到广大参观者的欢迎。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 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7年11月9日,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方案。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主持人:取消“五一”只是黄金周改革的第一步是吗?
蔡继明:我个人是这样认为,我们提出的方案是建议“十一”黄金周也取消。
主持人:在您看来,以前已有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是不是前两个都是可以取消的?
蔡继明:是的,只有春节保留的意义比较大,因为它是一个民俗的节日,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春节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也很多,它很有意义。你像五一、十一,老百姓除了旅游、买东西,没有别的事可做,反而把节日本身的政治含义给淡化了。
主持人:这一次首先取消“五一”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国庆节的缘故所以暂时还保留“十一”吗?
蔡继明:这个我不知道发改委是出于什么原因,按说这两个节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主持人:课题组提的方案中点明了吗?
蔡继明:我们提的方案是取消两个(“五一”和“十一”),同时取消,并没有说先取消哪个后取消哪个。要说“十一”也不是太合理,尤其是对于大中小学学生来说,暑假刚刚结束,有的学校甚至九月中旬才开学,刚上了两个礼拜的课,马上就又放假,学生的心就会浮躁起来,这对于学业是很不利的。
恢复传统节日有助于恢复传统文化
主持人:课题组的成员是不是都是经济学的背景?有无其他学科背景?
蔡继明:大部分是经济学博士、教授,我们最近也吸收了一位历史学教授,他是搞民俗研究,传统节日研究的,他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刘晓峰教授。
主持人:黄金周存废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课题组的成员主要是持废除观点较多的吗?
蔡继明:那当然,我们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都是不谋而合。并不是说我是导师,我是课题的负责人,我就把我的意见强加给其他人,大家一讨论好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共识。这个受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听到的呼声跟我们提出的方案也是基本上一致的。
当然,不排除有少数人对取消黄金周有保留意见,甚至有一些学者,他们认为把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就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有一点期望过高,或者不切合实际,他们认为还得靠基础教育。其实我们也并没有说,恢复了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整个地也就恢复起来了,我们只是它“有助于”,而且作用非常大。
个人经历:黄金周是个“遭罪周”
(观点PK:王衍用:黄金周的负作用已经被降到最低了)
主持人:您平时一般怎么度过“黄金周”?
蔡继明:我个人来说,不光是黄金周,任何一个节假日,如果不是出公差,那都是在家里作研究。
我第一个黄金周的时候出行了,那时候去的是泰山,当时就感觉到了黄金周是个“遭罪周”,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出去。
有人就提醒我说,你是教授,你自己有寒暑假,好像“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可能是不了解情况,也不是所有教授都这样。
实际上,“十一”黄金周是 完全可以取消的,将十一放假改为1天,并增加元宵节、重阳节放假。请大家注意,中秋节、重阳节不是固定某一天,而是与十一交叉的。完全可以连休,中秋节或重阳节1天,十一1天,加2个周六周日,共6天。下面是2015-2030年国庆、中秋、重阳节放假情况列表:
2015年:中秋节9月27日,9月27日-10月2日放假;
2016年:重阳节10月9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17年:中秋节10月4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18年:中秋节9月24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19年:重阳节10月7日,10月1日-10月7日放假;
2020年:中秋节10月1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1年:中秋节9月21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2年:重阳节10月4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3年:中秋节9月29日,9月29日-10月4日放假;
2024年:中秋节9月17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5年:中秋节10月6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6年:中秋节9月25日,9月25日-10月1日放假;
2027年:重阳节10月8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8年:中秋节10月3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9年:中秋节9月22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30年:重阳节10月5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可以看出,这19年大部分年份都可以放6天假,2019、2026年可以放7天假,只有2013、2016、2018、2021、2024、2027、2029年由于中秋节、重阳节与国庆节相距较远,放3天假。(2018、2027年也可以放8天假)
这个清明节,不妨来场文化之旅
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是中国传统习俗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各地婚礼习俗都有所不同。下面就带来河南各地结婚风俗盘点,一起来看看河南各地婚俗习惯吧。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濮阳
濮阳早期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属相不合,即使门户相对,也不能成婚。像男女属龙虎,?龙虎相对?;属狗兔,?狗兔相克?;属鸡猴,?鸡侯不到头?等。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基本就没有啦!
婚礼当天,出门时,新娘脚不能离地,说是?不沾娘家土?,走时带水盆,寓意:?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连盆子都给你了,所以不能再回来了。
到男方家时下车前要用烧着的谷秆和鞭炮燎车一周,意在驱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车跨马鞍,有?好马不把双鞍备,好女不嫁二夫男?之说。
婚礼当天下午或者第二天上午,要有一名巧妇用红线给新媳妇儿绞脸。(貌似以前在古装剧看过)绞时面部略施脂粉,歌里是这样唱的:?开新脸,使新线,今年吃火烧,明年吃喜面?。
新人的枕头里面要装麦秸、籽棉、红枣,早生贵子的意思,这要新人亲手装填。
结婚第二天,新媳妇要到男方各亲戚家拜见,还能再收一次红包噢
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去岳家认门,称之为?走三天?,午饭后一起回去不能留宿,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门。回门后先住七天,以后再住八天,所以才有?先住七,后住八,发了婆家发娘家?的谚语。
?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洛阳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达千年之久,是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所以以洛阳为中心的婚嫁习俗随社会的发展传到全国各地。
结婚前一天晚上,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婚礼当日新娘上车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抱着,来回要走不同的路线,每逢到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否则不吉利。
洛阳的闹房很厉害,按照风俗,新婚的前三夜都要闹洞房,三天不论大小,新媳妇可要准备好。
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来看闺女的,要带四色礼品到男方家。婚后第三日则为回门日。
禁忌:
准新郎结婚前夜忌独睡新床,忌哥哥未婚弟弟先娶,说这是?大麦未熟小麦先熟。
套被子不能在9月,?十月里缝被子十全十美?,而?九月里缝被子连生九女?。好恶毒的谚语
洛阳人最忌在?无春之年?结婚,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每隔几年,洛阳就会爆发一次井喷式的集中结婚高潮,大家争抢着,好像要赶末班车,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在其他地区有的就在当天打个手电筒破解。
必须哭嫁,哭则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兼有惜别少女时代的意思,是个懂事的闺女。如果不哭,便是没教养,娘家人会觉得难堪。
?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郑州
六大礼俗
择吉送好饰新房,红喜高悬满厅堂;
亲迎新娘不回头,正午以前拜花堂
大宴宾朋谢四方,三天回门看岳丈。
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早上新郎率领迎亲队伍亲迎新娘,花车带头,礼车队随后。到娘家后,娘家人一般都关门拒婿,好友起哄想娶到咱家姑娘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回头?是说?结婚不走回头路?,去娘家迎亲和回酒店典礼的路线不能完全重复。
登峰那边好像新郎要批一个大红床单,12点前新人拜罢天地,大吉大利。
婚礼三天后(第三天)回门,不可留宿。
禁忌:
婚庆当天若下雨,不要帮忙给新人打伞(散),民间认为不吉利。新郎发型不宜梳成中分,夏天再热不能宜穿短袖衬衫(半截袖),民间认为口彩不好。
新娘女友拦门不要时间太长,不要过于难为新郎。娘家亲友在禧宴上一般宜先于男方亲友离席,俗语?客走主家安?!娘家亲友对此要予以理解。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安阳
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备酒菜一桌,送到女方家里,称为"养酒礼",现在多改为送现金。
婚礼当天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吃辣面,女方藏鞋(这个好像大多数地方都有)。男方给一万零一块,最后那一块钱要拿回去,意味万里挑一,所以这一块一定要挑回去啊。
到男方家时,家里人都要化个妆出来围着新娘扭秧歌,一扭能妞一个多小时。
晚上闹洞房,喝完子孙汤,由夫嫂整理床铺,再由夫家小妹送尿盆(抬着尿盆不能离地)
新房的枕头里各放一双筷子,被褥内放一些人参果(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新婚夫妇于第三天和第九天可回门,但是不能再娘家住,蜜月期满可以回去住上一个月。
女孩成婚后的第一个农历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要?追闺女?,娘家准备夏天的凉席蒲扇什么的,也有备电扇等电器,还要给新女婿准备一套新衣服,去看闺女。婆家设宴款待,双方家长共叙家常。
说实在的,安阳地区不要求男方给多少,何况物价这样高,一万块买不了多少东西,女方也出钱,有的是直接带存折过去的,在安阳,彩礼只是个意思。
?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鹤壁
鹤壁那边结婚之前强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讲究门当户对,比较传统。
谈恋爱要有媒人,提亲时需要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当地也有合八字一说,八字相合便可订婚。男方挑个好日子向女方送金银首饰、布料衣物等嫁妆,称之为下彩礼。
迎亲在婚娶过程中是最为隆重的环节。一路上鞭炮不断,乐器班吹吹打打,十分热闹。新娘到家后,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进入洞房。此时婚宴开席,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尽情畅饮,年轻人直至通宵。并伴有下辈和年比新郎小的闹洞房之习。一气呵成的婚礼流程。
?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新乡
女方年龄可以比男方大二三岁,一岁不行,民间说法:?妻大两,黄金长?,?妻大三,做高官?,?女大一,没饭吃?。
男女双方的新被褥和新枕头须由子女双全和夫妇双全的妇女缝制。缝制前先由婆婆抓三把棉花铺平,然后,抓一些花生、红枣、核桃撒在上面,由缝制中缝入被褥中,意为?早生贵子。?
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由姐姐或者嫂子放压箱钱,到了婆家后,婆婆也要在此箱内放钱,且多于压箱钱数。
婚礼前一天,男方整置洞房,当晚由新郎的小弟压床,而且允许尿床喔。
新娘上轿须穿蓝鞋子,此鞋不许再穿回娘家,下车时,脚不得落地,须踩着蓝布从下车一直到礼堂。
拜天地后,新娘入洞房,由小姑子端洗脸盆,水中放一个馍,一个硬币,新娘须将馍捞出扔至床下,然后,小姑把做熟的饺子送入洞房,让新娘子用筷子挤开给新郎吃。
送客走后,男方所有的亲戚齐聚一堂,由新娘上拜,逐个磕头,受拜人都是要给红包的。
三天回门,九天,可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小几天,俗称?叫九?。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焦作
婚礼当天早上新郎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拜天地后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别的地方涂锅灰,抹鞋油多是闹喜公公喜婆婆,在这里就要收拾新郎新娘伴娘伴郎啦,往他们脸上抹黑,越多代表祝福越深,然后开席。
焦作也是三天回门,回去所带的礼物必须是双数。
?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开封
开封当地婚嫁习俗通常不找同姓,不找同村。
女方的嫁妆里要有被褥服饰和?箱、桌、柜、椅?四大件这些是婚前几天送达男方家,;亲友们赠送礼物,称为?添箱?。记得是尉氏还是哪里婚礼当天新娘不能穿内衣,幸好我朋友冬天结婚有穿秋裤,上面就用胸贴。
新郎迎娶时需要载一个小男生和两个女生去女方家,男生称作?压轿孩?,就是说新娘嫁到男方家后会给这家生儿子讨个吉利。两个女生则是表示男方家对新娘的亲切相迎。
女方这边,要准备一种独特的饭食嫁妆――随身饭。随身饭已由娘家人事先备好,主要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女方捏饺子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以免挑剔叨扰使自家女儿受气。
到了女家,新郎要和女方尊长先行鞠躬互拜,以示敬意。女方亲朋好友会趁机上前?糟?男方来客,主要是新郎和伴郎,把新郎画个大花脸,把伴郎抹成黑脸包公,闹个欢乐气氛。
同样的结婚不走回头路回到男方家,女方要等男方给了下车礼之后才下车,下车时跨火盆,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夫妻越过越红火。
喜宴过后,亲友来宾们开始了婚礼上的狂欢大闹,那就是?闹公婆?,用灰、墨、颜料之类在新郎的父母头脸上乱涂胡抹,戴上尖顶纸帽、辣椒串、大红花,缠上裙布,反穿衣服,把老两口整得不成样子,十分滑稽可笑,真可谓极尽搞怪之能事,尽管如此,公婆两人却是不能生气的,欢颜以对,任由大伙随意摆布。
第三天,新郎需陪同新娘?回门?,新郎要给丈人丈母娘置办四色礼品,东西可随意搭配,但必须四种凑双数讨个吉利。六天娘家来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也称?回门?。
?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商丘
结婚前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见面, 新娘要穿大红色内衣。
男方迎亲队伍里有一人抱一只精神抖擞的大公鸡,到女方家里的时候由女方的母亲点大公鸡的头三下。
新娘子从闺房的床上到婚礼现场中间一路都不能脚着地,鞋底不能沾土。
新郎新娘双手捧搪瓷双喜脸盆跪拜/鞠躬接受一切亲戚来宾的红包。红包都是由钱卷成卷状用红绳或者红色纸条缠绕起来。
晚上,新娘到婆家第一顿晚饭,必须是从娘家带来的,且必须有面条。不能吃婆家的一口饭不能喝婆家的一口水。
新人行拜礼时,年轻人可以用鞋油、机油、柴油、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长久。
三天夫妻回门省亲,当天返回。六天后娘家人来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走新娘,称?回门?。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信阳
商城县在迎亲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进行暖轿仪式,晚上宾客满坐,喝暖房酒。新县等地,新婚前夜由牵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亲的时间,淮滨、固始、息县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在午夜。
上车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县新娘上车前,先在准备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车;罗山县由新娘兄长背上车;潢川有些地方由亲属抱上车,车上另坐一男童压轿。新县、息县、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习惯,即从入轿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
一般来说,结婚是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
接亲的时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
有的地方以凳子为墩支撑梯子,从洞房一直搭到厨房门,梯上铺红毡毯,新娘从上面走到厨房祭灶,谓之过状元桥。
洞房前的一顿饭.大伙聚在一起给新郎新娘出难题,通常都有点带色的.小儿不宜参加
结婚的第三天,女方带着男方回娘家.这时男方还得准备些礼品,但是不能走新娘出嫁时走的那条路,必须想其它办法走另外一条路回门.在光山,第三天回门时,仅接新郎至岳父家,第六日新娘才走娘家。
?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许昌
看好儿?有两个比较特定的时间,上半年结婚在农历二月二送;如果在下半年结婚,要在农历六月六或十月十送。这样是为了让女方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嫁妆。
同样迎亲的路线要提前勘察清楚,?不走回头路?。
去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但新郎再着急也不能亲自去。
男方迎亲时要带一个机可爱的小男孩,叫?压轿孩儿?,女方封了礼他才下车。
闺女出嫁时,不能沾娘家的土,否则娘家就会变穷,所以要准备松柏枝踩在脚下,或者直接让新郎抱着走。
娘家亲戚已舅舅为最大,父母不能参加婚礼
迎亲到家后有人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
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
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漯河
新娘舅舅要红盆,盆子里要装镜子、梳子、毛巾、杯子、被单、碗筷、方便面
娘家还要准备四样东西,炭?红红火火,发面?发财,苹果?平平安安,艾草?恩恩爱爱;新娘的婶婶要给她披上红围巾
新郎的同辈人要向新娘头上撒碎锦花同时要放一挂长鞭炮
有好事者趁此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颜料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这叫?打花脸?。新郎的朋友向新郎抛坏鸡蛋(真的是专门放坏了的),抹奶油以示祝福。
到新郎家新郎的妹妹要给新嫂子换鞋
进门后,新娘要先洗手,再吃面
仪式结束会闹会洞房,不闹新娘,要闹伴娘
宴会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汤或鸡蛋汤,表示宴席结束,吃多了人们就打哈哈说这叫?滚蛋汤"
婚后第三天,新媳妇儿要下厨房做饭;吃了早饭,然后跟老公一起回娘家,叫?三日回门?。
?
作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人们祭祀祖先和踏青觅春的日子,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 旅游 价值。自2008年清明节成为法定节日以来,清明也成为人们外出 旅游 的“黄金期”, 旅游 机构预计今年清明节小长假出游将迎来出游高峰,出游人次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达到1亿人次。
这个清明节,除了踏青赏春,各地丰富多彩的清明文化也让出游变得更有文化底蕴。
市场行情
清明节出游欲望高 踏青”“赏花”受欢迎
文化和 旅游 部近日印发的《 旅游 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3月修订版)》要求, 旅游 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秘书长周志红认为,国内游的全面复苏指日可待,清明小长假及五一假期将迎来疫情以来的最大井喷,文旅人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将充分发挥整合、引导的作用,帮助景区进行整合营销,以纪念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推出“百景百灯献礼百年”等系列活动。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通过携程平台预订清明小长假景区门票的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10%,清明节的出游人次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预计今年清明节出游旅客将达到1亿人次。得益于疫情防控好转、疫苗的快速推广以及出行政策进一步放宽,清明节将迎来今年跨省游首次高峰。
其中,“踏青”“赏花”主题大受欢迎。据广之旅国内游总部常务副总经理江向华介绍,旅行社着重在赏花体验上做文章,西藏林芝桃花节在清明小长假或将迎来当地赏花季的又一轮小高峰。他表示,市民出游的需求正往深度、广度、精细度转变,这当中折射出的是国内 旅游 大循环下 旅游 消费的不断回流,市民对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的积极反馈。
其实,清明节具有强烈的民族向心力文化价值,国内多地有关于华夏先祖的 历史 或传说遗址,成为海内外中华民族同胞清明出游的重要目的地。此外,各地清明节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
旅行社、景区等专业机构在设计清明 旅游 产品时,如能把这些清明文化优势转换为 旅游 体验,会让出游变得更有文化底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具有中华文化符号意义的地区,近年来也在进行这方面 探索 。如陕西黄帝陵每年清明会进行黄帝陵祭祀、河南新郑“黄帝故里”进行拜祖大典、湖南株洲炎帝陵祭祀炎帝陵典礼、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合了清明祭祀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海内外炎黄子孙中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号召力。
各地也不断涌现清明文化节,如河南开封清明文化节、山西绵山清明寒食文化节、广东南雄珠玑巷祭祖等,将清明民俗文化作为全域 旅游 的文旅体验项目来开发,为当地吸引游客,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
踏春游也可加入更多文化味
踏青游春是历来清明时节的重要内容。《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载描述的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大自然中郊野纵情游乐愉悦的景象。而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郑振铎先生指出其中的“清明”就是清明节这一天。这幅宋代名画更直观生动地为世人展示了宋代清明时节游玩、探亲等活动的景象。
清明节文化之旅推荐地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北桥山,黄帝轩辕氏的陵墓,据记载,最早的祭祀黄帝典礼始于公元前442年。延安也是中国革命圣地,红色文化 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中共中央军委礼堂、王家坪、中共中央办公厅及七大会址、杨家岭、中共中央书记处、枣园、革命纪念馆、宝塔山等著名的 历史 遗址都不能错过。
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汾市还有为祭祀尧王的功绩,始建于晋代的“古帝尧庙”。
绵山: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县,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寒食)节发源地,恢复了栖贤谷、介公墓、介神庙等寒食清明文化 历史 遗迹,挖掘推出了寒食食品系列宴席、寒食清明 娱乐 活动等特色 旅游 项目。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对《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 历史 文化主题公园,当地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结合清明文化相关元素进而增强节庆活动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黄帝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郑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 旅游 观光的胜地,“炎帝陵祭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孔: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曲阜是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三孔”(孔林、孔庙、孔府)是当地最具代表性景点。
珠玑巷:位于广东省韶关南雄市,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附近还有著名的古驿道梅关古道、世界遗产丹霞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