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全书 > 自损一千,伤敌八百!中国上市车企赴欧仍存变数
2024-11-07
自损一千,伤敌八百!中国上市车企赴欧仍存变数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靴子,最终还是落下来。可不出海,就出局。而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又给中国汽车出海,带来新变数。 01 12年前,一艘接一艘的远洋货轮,从欧洲港口出发,运载欧洲汽车制造商工厂生产的各式汽车,跨洋越海,奔赴万里之外的中国港口。 那一年,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欧洲汽车市场销量骤降7.8%,创17年新低;而彼时已连续3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成为欧洲各大车企最好的避风港。 那一年,进口宝马7系不足100万元,几十万就能提车,而奔驰S和奥迪A8等豪华车的价格倒下,仿佛推倒多米诺骨牌一般,从上到下掀起了一场硝烟弥漫的汽车“价格战”。 也就是这次欧债危机开始,让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全面all in中国市场,拉开了德系车在华的神话,保时捷更是登上神坛。 中国汽车市场一跃成为这些德国大型汽车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销量占比超过30%,最高甚至达到40%左右,中国市场对这些上市公司利润贡献度,更是达到历史最高。 嗅到机会的法国标致、雪铁龙将更多新车带到中国;东风汽车集团趁机投资入股PSA集团,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并列第一大股东,挽救这家百年欧洲车企。 意大利菲亚特、法国雷诺随后也拍马赶到,落地中国开启合资,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劳斯莱斯、宾利在中国销量,更是一度成为其全球单一市场最高…… 几乎可以这样说,中国汽车市场凭借一己之力,力挽欧洲汽车公司狂澜于即倒。 此后十年,欧洲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尤其在大众汽车集团“排放门”丑闻爆发之后,更是成为欧洲车企的支柱市场。 可十二年后,中国汽车远赴欧洲,正遇到阻碍。 02 2024年10月29日,欧盟结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认定中国电动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对欧洲本土汽车生产商造成“经济损害威胁”,并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 对此,中国商务部明确表态:“不认同、不接受!”同时,中方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 根据欧盟内部对中国电动车态度分化阵营来看,加征关税在意料之中。 此次,三家被抽样调查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国上市车企,将分别被加征反补贴关税(比亚迪将被征收17%,吉利汽车将被征收18.8%,上汽集团将被征收35.3%)。 结果公布后,多家中国汽车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股价市值,出现一定波动。不过,由于国内股市和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上市车企总体表现比较平稳。 此后中欧双方均表示将继续沟通,但不论是最低限价,还是投资建厂,都不是一蹴而就。 此后,欧盟还妄图从内部分化中国车企,但伎俩被识破,上汽集团、吉利集团等上市车企第一时间纷纷出来澄清。欧盟也派代表到中国进一步商议。 实际上,中国汽车当前不仅在欧洲市场遇到关税壁垒,作为东南亚最大汽车市场之一的泰国,虽然没有欧洲市场的关税大棒,但其汽车市场销量开始出现下滑迹象,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减少25%。尤其是9月,其汽车销量同比跌幅更是达到37%…… 03 面对中国市场的内卷,中国汽车上市公司,某种程度上已经到了“不出海,就出局”的十字路口。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9月,中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跌至4.6%。而9月份,利润率更是只有3.4%,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4%的平均水平,钱越来越难赚。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因新车“价格战”损失金额高达1380亿元。 绝大多数汽车企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统计发现,2024前三季度主要汽车上市公司财报发现,已发布的12家上市车企,有多家出现利润减少、亏损增加。 其中,上汽集团、北汽、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理想汽车几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均超过两位数,也只有比亚迪、长城汽车、赛力斯能够保持盈利或扭亏为盈。 如果仅看2024第三季度,那么亏损上市车企多达3家,4家车企盈利大幅减少。上汽集团三季度净利润仅为2.8亿,同比降幅超93%;广汽集团甚至单季度亏损近14亿元,均为过去15年所罕见。 2024年至今,中国汽车行业乃至国外汽车行业裁员数量,也达到过去三十年之最,不少车企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近日,连汽车行业的隐形冠军——德国博世都宣布裁员7000人! 所以,面对中国国内投资回报率显著下降,且投资快速增长造成供需不平衡,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过度内卷式恶性竞争现象此起彼伏,中国车企向海外发展是大势所趋。 04 不出意外,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破3000万辆。 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又一次重构,正值中国汽车出海加速国际化进程,这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欧美日老牌劲旅怎会轻易交出享有的权利?中国新晋王者又怎甘于屈居发达国家之下?更重要的是,面对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共识。 过去三年多,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带来的灾难,给世界各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015年,大众汽车集团“排放门”丑闻东窗事发,此后欧洲车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推动下,纷纷定下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节点。 一时间,电动化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新主题。中国也在这一波电动化浪潮下,开始积极转向新能源。 只不过,向来说到做到的中国,是踏踏实实地践行汽车工业的新能源转型。 反观欧洲国家,在不同技术路径间摇摆不定,政府对禁售燃油车的决定也已经动摇,直接让当地汽车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反馈,也不再如之前一般兴奋。 可当价格、产品力都更具优势的中国电动汽车到来,欧洲人才意识到曾经被自己“领进门”的中国车企,反倒把自己甩在了身后。 出于对本地车企的保护,才有了如今的贸易壁垒。然而,他们似乎忘记,在近年中欧贸易额日渐增长的阶段,除了汽车,在农副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欧洲对中国有着强出口依赖。 这也是为何不少欧洲国家对欧盟的决定持反对意见。 据乘联分会统计,今年前9个月,德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至18.5%(过去20年,德系车市场份额不曾低于20%);9月,这一指标已低至16.6%。 待2024结束,德系车能否守住前三季度的份额,都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今,德国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意图非常明显,他们惧怕中国的反制会先拿德国汽车开刀。德国是欧洲实体经济的压舱石。 因此,欧盟打出的仿佛“七伤拳”,“一练七伤,七者皆伤”。随着美国大选已尘埃落定,接下来五年,新全球经济环境下,欧盟对华电动车政策,不排除会有调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